追求理想的教学境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

ID:38747127

大小:1.4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6-18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_第1页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_第2页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_第3页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_第4页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读《有效观课议课》教师进修校田睿——“是什么”(本体论)——“为什么”(价值论)——“怎样做”(方法论)一、什么是观课议课观课:“观”及观察,一方面指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课堂信息—“观”;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察”。p11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议课:通过由参与者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的课堂事实和现象,然后参与者再围绕这些事实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商量可能的教学出路和办法。“观”——读懂课堂“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艾帕尔.梅拉比

2、)教学表达的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情感)“议”——发展教师“我未必正确”“即使我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目的在于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为参与者提供更大的教学自由和教学创造空间”一、什么是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教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他的意义和价值所

3、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评课、磨课与议课(1)评是评议、评价、评定;磨是打磨加工;议是议论、对话、讨论评课:由他人对教学作出评价、甄别,重在结果磨课:它是参与者对已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研讨改进办法,使其更加精美,利于竞赛或展示。评课、磨课与议课(2)议课:是从这一课的故事出发研究教学、理解教学,并通过参与者相互的对话、沟通,思考探寻更多的教学可能,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主题性的设计,对某一教学方式进行专门的研讨,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理解和把握。2、“评”与“议”主要过程参与者关注点做课取向标准“评”做判断,下结论主、客体全

4、面信息展示性做课统一规范“议”发表意见,进行商议平等主体集中焦点发展性做课多样选择名家视点叶澜教授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

5、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常态性。——有待完善的课。二、为什么要观课议课(一)观课议课——课程改革的新起点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体验。观课议课致力于促进教师为自己留下生命的痕迹。(二)观课议课——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听课评课的利与

6、弊:利于教学模式的学习,教学方向的把握和教学能力的评估和甄别弊:由于缺乏研讨的形式,含有功利因素,易出现:过程形式化内容表面化结论两极化效果零散的现象观课议课的优点1、容易确立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一种充满生成性和多样性的复杂活动,需要交流、探讨和互相启发,以求更好的发展。(因为“你未必正确”,且正确的方法也未必就一种。)2、利于在对话中提升教师,深入探究教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教育观念的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及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观课议课的优点3、利于集中主题,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可以重点探究,各个突破,集中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和教学细节,以获得较大的收获4

7、、利于教师锻炼、发展以研究、改进教学为目的,以提高发展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为取向利于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激发思考,养成习惯(三)观课议课——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教学改革要经历的几个阶段:1、由教到学——理念更新阶段(知道了以人为本)2、模式探索—追求实效阶段(开始了不断反思)3、共同研究—观课议课阶段(改善教育生活)4、师生共建—主动探究阶段(构建乐学环境)三、观课议课的准备(一)思想准备:从“工作是为了生活”到“工作就是生活”建立理想课堂和幸福人生的生命追求,这是教师改进教学,实现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本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