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

ID:32562099

大小:75.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_第1页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_第2页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_第3页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与囚绿记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故都的秋》学案学科:语文教材:必修2年级:高一时间:主备教师:高一语文组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2、扫除

2、字词障碍划分文章结构。一、作者信息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主要作品有《沉沦》《

3、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二、背景简介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

4、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三、解题“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四、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散文钞()一椽()潭柘()寺落蕊()橄榄()()普陀()山房檩()廿()四桥着(4)衣混沌()椭()圆耗()子一椽:着衣:落寞:梧桐落

5、叶而天下知秋:四、整体感知课文1、浏览全文划分文章结构2、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研习五幅画面,掌握情景交融的特点。1、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朗读课文3-1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故都的秋的那些景象(描写了几幅画面)?这些描写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呢?3、作者为什么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作对比?4、作者为什么写“都市闲人”?

6、5、文章的总起部分与总括部分有什么关系?6、本文多处使用排比,他们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课题《囚绿记》学案学科:语文教材:必修2年级:高一时间:主备教师:高一语文组教学目标:1、对绿的深深热爱,文章总所寄托的思想感情。2、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优美清丽、节奏舒缓的语言风格。3、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绿”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7、。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

8、》和《囚绿记》。二、背景简介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