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插图理解古诗

巧借插图理解古诗

ID:32558470

大小:55.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巧借插图理解古诗_第1页
巧借插图理解古诗_第2页
巧借插图理解古诗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借插图理解古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巧借插图理解古诗太平小学 申时芳【案例】人教版第三册《回乡偶书》,这首古诗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如果光靠想象,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真实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在本诗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从图到文,图文结合来理解古诗。【课堂再现】师: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生:几个小孩子。师:请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回答。生:儿童。师:还有?生:一个老人。师:一个什么样的老人?生:老了,头发白了,长胡子,背驼了……师:请用诗的词语来形容。生:鬓毛衰。(这里稍有难度,要给学生多一点

2、时间)这时,学生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理解也就基本能体会了。师:图上还有什么?生:马,老人牵着马。师:看到老人牵着马,你想到了什么?生1:骑马走了很远的路。生2:作者骑马回家了……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回乡偶书》,再看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生1:作者很小的时候出去了,白发苍苍了才回来,孩子们都不认识他了,还问他是从哪儿来的客人。生2:作者小时候离开了家乡,老了才回来,都不认识家乡的孩子了,还以为他是远方来的客人。你看,无需教师太多的讲解,孩子们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就弄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多么有成就感。这时

3、,借深入古诗的意境,也就水到渠成了。师:同学们很会理解!想想,这时,老人有什么感受?生1:老人本来是这里的人,但是孩子们都不认识他了,他有些伤心。生2: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家乡变了。生3:孩子们很可爱,还是家乡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赶紧对学生鼓励,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本诗的教学便一气呵成了。【反思】分析字词、逐句理解是古诗教学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效果最不好的一种方法。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掘弃了分析、讲解,死记硬背等教师包干的方法,而是巧妙地借助了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朗读

4、,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观察,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本诗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看图表达,图文结合,很容易地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出诗人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总结】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附上了插图,而这些插图,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都有辅助理解课文的作用。古诗文的插图更是鲜明的突出了诗的意境。如《山行》,那火红火红的枫叶,不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吗?如此美丽的景色,谁能不“停车”欣赏一番呢?对于欣赏美景的心情,不用说,学生都能理解。

5、又如《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仅靠对文字的理解的,恐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了,然而插图却是明明白白的: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了,江面的一半照不到了阳光,呈现了半江的碧绿(半江瑟瑟)。再如《江雪》,那雪、那屋子,贫寒、伤感……《赠汪伦》那依依惜别的情景,一看图,便映入脑海,这些都是能通过图能看得到、想得到的。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借诗中的插图,挖掘插图的可利用因素,找到教学突的破口,古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都会迎刃而解。利用插图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方案,切记: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绝不是视觉的点缀品,如何用好它们,是我们

6、每位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