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56158
大小:60.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借学科知识之石攻历史之玉历史学科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高二面临会考,又是文科生高考必考课目,而会考、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能力。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注意平时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边的有效资源,和历史学科知识与各学科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特点,借学科知识之石,攻历史之玉。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点经验之谈,特写出来与同行商榷。一、文史不分家。人们都说语文和历史不分家,我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在历史课
2、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例如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又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
3、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甚至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历史作文”。讲中国近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读后感;讲世界近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由三次工业革命所想到的……”的文章,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
4、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于是多和语文老师接触,了解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历史人物和历史名篇。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名篇知识了解和掌握有机地引入历史课堂,为我所用,使学生有亲近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把语文课中提到的名篇,从先秦时期《诗经》《诸子散文》等,秦汉时期《过秦论》《六国论》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师表》《归园田居》等。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四大名著等。根据需要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有机地设计成历史课的课前小导言,形成了师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探其根,究其源的学习的积极性。如
5、我在讲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时,我就引用了《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提起这篇文章,学生联想到了作者范仲淹作此文的背景,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带到北宋中期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失败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改革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胸襟。再者,我上课发现大部分同学桌上都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于是我就把它变成了历史课的工具书。如讲到一些专业名词: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等,我就先让学生查词典,由于学生理解
6、了概念的含义,对知识掌握就很轻松,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效果颇佳。二、政史不分家。人们常说昨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政治,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经济是历史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思想文化是历史的灵魂。历史课本基础知识是由史实和史论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只有在掌握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透过问题的现象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善于提示事物的现象所产生的近因以至远因,善于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历史史实且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于是就引用政治学科的知识——
7、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般理论基础,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包括物质和意识、运动和静止、质变和量变、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客观和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等。在讲中国近现代史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各种政策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都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如果运用政治学有关客
8、观和主观、一切从实际等原理分析,一切就迎刃而解。例如自党成立以来,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曾有许多失误。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当时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通常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一,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