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

ID:32549654

大小:56.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1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_第1页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_第2页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_第3页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_第4页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学生升入初二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家长,老师平常口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叛逆”。初中生所展示的多彩的个性已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抬起埋在作业堆和教科书中的眼睛,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人“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听老师的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等现象。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产生?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叛逆心理?所有这些

2、问题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研究、摸索。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学生之所以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其实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初二学生多为14岁左右,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发育时期中的最"迅"、最"猛"的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易引起少年的狂躁与不安。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

3、理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而且随着初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因此,初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斗殴”、“自杀”、“网恋”、“自闭”等行为早已不足为

4、奇。例如班上有位学生,本身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并不很好;而父母对他的希望又很大,一次考试失利或犯了错误动辄打骂。结果孩子性格越来越孤僻,很少与老师、同学接触,在家与父母也总是言语不和,经常萌生离家出走的念头。父母为此十分伤脑筋。初二功课的难度加大也是叛逆心理产生的催化剂。初一的课程大多数的内容,与小学只有量上差异,是中学的入门功课,是给初中整个阶段打基础。初二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门功课都有其内部的科学体系,再也不是小学的常识性或初一的基础性了,特别是出现了需要高度逻辑思维的几何与物理,一步疏忽掉了队,往往步步艰难,甚至把全部功课拖了下来。学习上的挫折不仅是后进之源,而且还是叛逆心理的催化剂。这

5、也是关键。还有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流星花园>>,韩国影片等一些电影电视片,极力,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还有现在颇受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手周杰伦,学生作家韩寒、郭敬明等都是中学生十分欣赏并极力模仿的“叛逆英雄”。其实家长和老师只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初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的叛逆行为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全心全意,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初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可以很快消失的。逆反是指个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所做出的逃避或应对的反应。这也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这

6、很容易理解:我们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那些不利刺激我们接受的限度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那些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刺激,我们接受起来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你很喜欢吃饺子,但是如果一个星期每天三顿都让你吃饺子,你一定会产生反感,也就不会再有享受美味佳肴的愉悦了。这就是说,即使有利于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刺激,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根本性的逆转,由原来的赞成、接受、欣赏转为反对、拒绝、逃避的态度和行为。在班级的管理、教育中,特别是量化管理的制约下,为了班集体尽快达标,有时班主任就经常不断地强调着每一条规范要求,有时在整个一节班会课上,学生的耳朵里灌入

7、的都是这种机械的语言重复。所以,有些老师的嘱咐早已被学生评价为“唠唠叨叨”。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你讲的话都是真理也已经毫无作用了,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超限逆反心理。抓住了学生这种喜欢新鲜的特点,我作为班主任就力图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策略意识——同一个道理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比如:导演小品、歌曲比赛、学习格言、诗歌朗诵、演绎生活、塑造人格的有效手段和途经,为什么非要迷恋于自己枯燥无味的说教呢?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