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比较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

ID:32546387

大小:7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1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_第1页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_第2页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_第3页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_第4页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健康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流动、留守与城市超常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1.前言1.1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农民工进城参与城市建设,流动儿童的数量随之大幅增加。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给流动儿童下了一个定义:流动儿童是指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2007年资料显示,我国流动儿童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这一特殊的群体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青壮年农民的大量进城,在农村则又催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由其他

2、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儿童”(supernormalchildren)术语。它一方面指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超常”一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低常”、“常态”和“超常”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超常儿童是那些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根据这个标准,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

3、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60%。根据3%的比例,我国现有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600多万。国外大多数心理健康专家强调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当事人有主观幸福感,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学习、工作和生活。刘华山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上的完全康宁或完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充满生命活力,有积极的内心体验(主观幸福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潜能与社会功能。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1.2流动、留守超常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重要性(是否应该加入

4、政策导向以证明其重要性?)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诱发了他们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不良的心理则导致他们学业不良、行为问题、人格畸形等问题,有些甚至出现了严重错误行为与反社会行为。这些流动与留守儿童中智力水平高出总体成绩两个标准差的,我们称之为流动超常儿童和留守超常儿童。巴比(Barby,1965)提出,智力达到150分以上的儿童,个人需要调节的问题也随之而增加。米克(Meeker,1969)认为,天才儿童比普通儿童容易感到是不被人需要的、不被人理解的和不被重用的,因为他们对他们的环境特别敏感。流动、留守超常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还涉及中国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5、,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对中国城郊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1.3已有的文献我们以“超常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为关键词,在CNKI学术期刊网上搜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29篇,删去其中研究性质相同的文献、感性研究的文献以及历史总结性质的文献,最后筛选了18篇可用文献,简要综述如下。1.3.1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唐咏(2008)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区随机抽取1所流动儿童学校和1所公立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各100人,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汪向东,1999)和儿童孤独感自我评定量表(王极盛,1997)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6、。发现,在流动儿童学校中,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都大致相同,同学之间更容易沟通和相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不会受到太大的压力而学习、生活比较愉快。所以,尽管那些流动儿童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学校周围的环境也可能较差,但流动儿童却更适应于这种生活氛围,也更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王晓丹(2009)对深圳市流动儿童进行发展与需求问卷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在价值观和社会化两方面均存在某些问题。(1)价值观。流动儿童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心理上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感和对立感。(2)社会化。流动儿童的适应社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自我评价参差,总体偏低;城市融合度偏低。1.3

7、.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吴承红等(2005)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亲情关怀缺失的环境下,易出现抑郁、不安、惆怅等情绪问题,长期的沟通障碍致使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性格孤僻、不合群、敏感,甚至产生过激情绪。何资桥(2006)等人在对湖南农村留守孩的调查时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责和学习因子上存在差异,女生较男生而言更为敏感,学习焦虑高于男生。段成荣(2005)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易出现孤僻、胆小、内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1.3.3超常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査子秀(1986)对50多名追踪研究多年的超常儿童的情况进行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