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40666
大小:89.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1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 文朝代作者出 处主 旨备 注1、橘逾淮为枳春秋晏子《晏子春秋》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作者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以此为比喻,表明齐人在楚国的行为是由其所在环境决定的,将问题的重点由楚王所说的“齐人固善盗”转至齐人为什么“入楚则盗”,引出对楚国的讽刺,晏子凭着机智善辩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环境能改变人文中晏子是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人。楚王是一个平庸愚昧的人。2、孔孟论学春秋孔子《论语》《论语》是孔子弟
2、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学习思考紧密结合,要虚心请教、自强不息成语:不耻下问、功亏一篑3、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左传》本文写了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文中花大量笔墨写鲁庄公的“鄙”目的是与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曹刿深谋远虑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左传》是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一鼓作气4、愚公移山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3、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5、公输战国墨子《墨子》课文记载了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以战争的“非攻”思想。墨家的创始人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孟子》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的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许多磨炼,其目的,用作者的话就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一曝十
4、寒、专心致志)7、孔孟论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8、王顾左右而言他从作者三个角度设问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使齐宣王认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的故事,赞颂了孟子的机智和勇敢,反映了他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启示: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批评比直接批评要有效得多。9、天时不如地利强调战争中人和的作用,列举了“围而不胜”、“守而不胜”两个实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5、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最后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教育统治者要实施“仁政”。10、陈涉世家汉司马迁《史记》本文生动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胸怀大志、卓越的政治远见和组织才能《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鹄之志披坚执锐11、邹忌讽齐王纳谏汉刘向《战国策》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贤臣形象
6、和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明君形象。从文中看,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的人。齐威王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1)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2)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自知之明12、出师表诸葛亮三国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13、桃花源记晋陶渊明《陶渊明集》课文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
7、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14、周处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的为人先是“凶强侠气”、“危害乡里”,到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 翻然醒悟、弃恶从善15、陋室铭唐刘禹锡《全唐文》作者借物抒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6、黔之驴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驴子形体粗大的特点。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
8、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同时启示人们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黔驴技穷黔驴之技17、小石潭记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忧伤凄苦的感情。 18、捕蛇者说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通过对比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19、岳阳楼记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