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

ID:32485326

大小:37.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8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_第1页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_第2页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_第3页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_第4页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摘要: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应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日益增多、实践行动也与时俱进。本文对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与行动进行梳理,意在为国内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和借鉴。笔者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碳排放权的分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碳减排措施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外研究的进展。同时,简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碳行动,并提出了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实践;进展一、引言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就引起了自然科学界的关注

2、。应该说,气候变化问题首先是由国际自然科学界提出并推动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数以千计的科学家至今都在不断进行着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正是自然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持续不断的关注,才极大提高了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也为国际社会确定减排目标、设计减排机制、制定减排政策和采取减排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随着自然科学领域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的逐步积累,气候变化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经济学家首当其冲。从上世纪90

3、年代开始,系统的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逐步涌现。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关,同时温室气体中又以二氧化碳为主(此外还有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因此,关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其实主要就是对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问题的研究,基于此,笔者认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其实也就是低碳经济学,尽管后者看起来似乎范围有些窄。二、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进展1.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1992年,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line(1992)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著作《全球变暖经济学》,其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

4、排放趋势进行了预测,利用模型化的方法对减排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全变暖的对策建议。1994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Nordhaus(1994)在其出版的著作《管理全球公共物品:气候变化经济学》中不仅将公共物品这一概念引入到了气候变化研究中,而且还设计了一个气候与经济动态联合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对控制全球变暖的各种措施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由于过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气候变化政策的巨大惯性,即使有技术创新和严格的控制手段,气候变化仍是不可避免的。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认为所

5、谓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2006年英国首相经济顾问、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Stern发表了耗资巨大的《斯特恩报告》。这份长达712页的报告以气候科学为基础论证了欧盟倡导的全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长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紧迫性。以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为手段,比较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预期损失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之间的关系。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蒙受今日相对较低的成本,就能够避免全球变暖的巨大的未来成本。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

6、变暖。《斯特恩报告》的发布,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有的对其表示肯定,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rrow、Solow、Stiglitz以及世界银行主席Wolfowitz等人对报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然,对《斯特恩报告》也有怀疑者。英国剑桥大学的Dasgupta(2008)认为,斯特恩模型参数设定了0.1%这一近乎为零的极低贴现率,这与现实根本不符。如果调整贴现率,则结论就会发生逆转。他批评《斯特恩报告》是一个政治报告,而非学术报告。美国哈佛大学的Weitzman认为,斯特恩并没有考虑异常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因此其成本收

7、益分析是不充分、不彻底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Nordhaus认为,按照《斯特恩报告》,当代人必须立即承受巨额的经济代价。但牺牲当代人的社会福利水平,这对后代人也是不利的。因为,当代人不能为后代储蓄更多的资产,包括金融、知识、技术等。2.碳排放权的分配研究事实上,这是国际减排合作中最基本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界定并分配排放权,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减排。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学者就各国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碳排放空间的分配方法。主要有Grubb(1992)提出的人均排放权平等模型,Smith等人(1993)提出的

8、自然债务模型、Janssen等人(1995)提出的文化观点模型以及Benestad等人(1994)提出的能源需求模型。随着研究与实践的发展,上述模型存在的缺陷逐步暴露。一是这些模型在分配碳排放权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累计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二是在分配碳排放权时也没有考虑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针对第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