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

ID:32455964

大小:20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05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_第1页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_第2页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_第3页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_第4页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1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2文学语言具有心里蕴含性,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3文学语言具有阻拒性文学话语——内指性——侧重于诗意逻辑(情感逻辑)普通话语——外指性——侧重于现实逻辑(事理逻辑)1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科学话语、日常生活话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事理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文学话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不必严格遵守现实生活的事理逻辑,只要符

2、合艺术氛围中的诗意逻辑就行了。李白有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白发三千丈”是不切合实际的,但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艺术夸张而已,它符合的是诗意逻辑。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我们从经验事实的角度来拷问:人的心怎么能寄到月亮上去?显然是不真实的。但是如果从态度和情感的要求来看,我们就容易理解了:诗人不能随友人而去,但这种日夜愁闷的思念之情如何排遣呢,诗人告诉了友人,我把自己的这颗心寄到月亮上,那么月亮就代表我的心,你看到月亮就等于看到了我。2文学语言具有心里蕴含性,普通话语侧重于它

3、的指称功能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话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话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话语——心理蕴含性——侧重于表现功能普通话语——直指性——侧重于指称功能曹植有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显然,这里的“豆”和“豆萁”并非单指自然界的普通事物,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在这里它象征着一母同胞的兄弟。鲁迅有这样一

4、句话:“地上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里的“路”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更主要的是它蕴涵着耐人寻味的人生之路。龚自珍有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读这样的诗,马上会联想到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曾说过的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品味出诗人所崇尚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无私奉献精神。3文学语言具有阻拒性文学话语——阻拒性——侧重于陌生化普通话语——自动性——侧重于常规化“阻拒性”、“陌生化”概念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提出来的。所谓阻拒性、陌生化,就是

5、指很多情况下文学话语并不是一下子、马上、不假思索地,一看就弄明白的。这是因为文学话语它要自觉地走在普通话语的前面,常常故意打破语言常规,或者使用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修辞手法,甚至不合语法,从而达到陌生化效果。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你在经过一番思索、玩味之后,深感其妙,或风趣幽默,或耐人寻味。这就是文学话语的文学性、艺术性所在。而普通话语相对于文学话语,则是自动性、常规化的,一听就懂,不假思索,因而也就缺少艺术性在古典诗文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话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6、渔舟”、“纵一苇之所无,凌万项之茫然”等。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句中的“无情”本为状人的词语,这里却用来修饰柳树;第二句中的正常语序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而诗句恰好倒了过来;第三句中不说“小船”而说“一苇”,不用“长江”而用“万顷”。这些相对于我们的通常话语来说,是文学话语的陌生化现象,是文学话语对普通话语的反常化运用。文学形象の特征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举例意与境会,妙合自然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

7、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完这首诗,给人最大的感觉便是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渊明之所以写出这样一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来,是与他后期受道家思想影响有关的。陶渊明由于时局动荡,辞官隐退,渐渐接受了道家归隐山林的思想,形成了新的人生关于自然观,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透露出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无处不自然。    诗的第一句说自己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似乎体现不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后一句作者笔锋已撰写道:“无车马喧(无上层人士的交往)。”来了一个先抑后扬

8、。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们也许会不理解作者何以做到这一点,于是作者便自问自答,只要“心远”,只要对世俗的争名夺利冷漠处之便可达到这一境界。    全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作者信手摘下园中的菊花,抬头无意间与南山相会。于是悠然的人悠然地望见悠然的南山。这一自然的诗句,表现了一串自然的动作,传达了一种自然的心态。一切归于了“悠悠的”自然。作者采到的是“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