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38185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
2、学》7.表示因果关系。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
3、?(《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
4、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5、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广阔的样子)4.【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强调某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6、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幸:敬语,你这样做使我感到
7、幸运)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我因为你没有为长安君作长远的打算,所以以为你对他的爱不如燕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咎:指责)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专其利:
8、做这个事情)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2.加强猜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