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虚词的用法

ID:45411674

大小:4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2

文言虚词的用法_第1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_第2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_第3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_第4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的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的用法——为、焉、耶、也、以、矣为: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2、以为,认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①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4、对,向。①为之奈何

3、?(《鸿门宴》)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焉:(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荀子《劝学》)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焉

4、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二)代词。1.相当于“之”。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2.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③则牛羊何择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5、。(韩愈《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苏轼《石钟山记》)耶:耶,句末语气词。通假字“邪”。(一)表示疑问。译为“吗”或“呢”。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②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二)表示反问。译为“吗”或“呢”。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三)表示推测。译为“吧”或“吗”

6、。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一)表示判断语气的。  ①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②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业。(《左忠毅归逸事》)  (二)表示肯定语气的。  ①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②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三)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①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四)表示疑问语气的。  ①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

7、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五)表示感叹语气的。 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以:(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

8、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