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则”的文言用法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

ID:15957914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_第1页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_第2页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虚词“则”的文言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则”的用法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转折、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1.表因果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2](3)岁荒则飞书腾牒,(袁可立)请赈请蠲。(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2.表示顺承关系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例:楚得枳而国亡,

2、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按:“则有功”句:就是因为凡是有功绩的国家,都是秦国刻骨的仇敌。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例: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3.表示转折关系⑴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

3、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A.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B.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按:B.他家虽在我近旁,人儿却象在远方。⑵用在由相同的两个词(或词组)构成的复合谓语中,表示让步。可译为“是”“倒是”等。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按:(燕国)治倒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4.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向吾不为斯役,

4、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按:⑴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国家常会因此灭亡。5.表示并列关系例:则桃李冬实。则桃李夏荣。(沈括《梦溪笔谈》)副词1.用在判断句中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淮则公(袁可立)之考也。(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2.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例:⑴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⑵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