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doc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doc

ID:50169780

大小:80.6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6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doc_第1页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则”用法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2、)(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2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黔无驴》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师说》)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两家房屋虽接近,人儿却像在远方。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