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32186
大小:5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04
《用延安精神育人用华西模式成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民日报专版用延安精神育人用华西模式成才——西安华西专修大学献给建党九十周年的礼赞一个学校的校长是这个学校领导集体灵魂和思想的核心。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校长王明亮,中国民办教育界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党委书记,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立身教育安天下”的崇高理想,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华西模式。他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民办高等教育,促进200多家民办中职院校共同建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成为当代中国民办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用实际行动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了最好注解,为庆祝
2、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题记西安华西大学是一所集理、工、管、文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大学,自1989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扶贫的办学理念,坚持用延安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成为弘扬,传播,实践延安精神的一支有生力量。学校先后荣获“民办教育扶贫示范大学”,“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中国民办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延安精神对一所民办高校究竟有什么时代价值?西安华西大学靠什么在中国民办教育界独树一帜?一、用艰苦奋斗的延安
3、精神办学,毫不动摇的坚守教育扶贫的主阵地,把华西大学办成“新时期的抗大”,用华西模式破解中国民办教育扶贫的难题。新闻回顾:2011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校长来到西安华西大学,当他们进入华西大学,第一眼看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大幅宣传标语的时候,许多人十分惊讶,一脸茫然。“现在还讲延安精神吗?”、“民办高校讲延安精神是不是有点哗众取宠”?等等,各种议论不绝于耳。可见延安精神在当今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存在的价值。。。。。。历史回放: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
4、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西安华西大学也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20年来,无论民办教育的形式如何变化,无论学校的发展遇到什么困难与干扰,无论学校班子怎样调整,华西大学坚持教育扶贫,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信念从未动摇过。现实聚焦:建校初期,首任校长张崇斌,在西安市区租赁20亩土地,在几千平方米校舍内坚持面向山区,育人扶贫,
5、采取减、免、缓的方式,扶助了一批来自山区和贫困家庭的青年完成了大学学业。2002年3月,34岁的王明亮接任,成为中国民办大学最年轻的校长。上任之初,面对“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的问题,王明亮和校委会一班人明确提出“教育扶贫,信贷助学,诚信至上,自立为本”的办学新理念。面对学校发展受到地理环境限制,无法扩大规模等实际情况,王明亮提出用延安精神办学,把华西大学办成“新时期的抗大”的目标。2002年6月,一支小分队开进了位于西安市东南30余公里的原军工企业某研究所,一座占地300余亩的
6、废墟,在齐腰深的杂草和破旧厂房内开始了学校的第二次创业。校领导与先遣队员们睡地铺,啃干粮,程宏斌,关秀珍,袁二喜,惠云龙等,一批先遣队员拖家带口,以校为家,在炎炎夏日里仅用60天时间,就铲除了上万吨的垃圾,粉刷、改造了三栋教学楼和13栋公寓。到新生报到时,一座崭新的生态校园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当年进驻学生和教职员工2000多人,实现了华西大学办学12年来的第一次量的飞跃。2003年底,陆晓珂、刘浩圣、艾振海等带领60多名校卫队员进驻红河校区,他们发扬南泥湾精神,自筹资金,自耕自种,自己动手清理垃圾
7、、自己动手植树造林、自己动手整理河道、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坚守3年,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军工研究所改造成为了花园式校园。纵贯校园的红河21级水坝像穿成的一条珍珠手链,每到夜晚,五光十色的校园灯光和河道景观灯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教育是一个先投入后产出的长效工程。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巨大投入和扶贫学生的增加,使得原来的合作者想在一夜之间暴富的幻想破灭,随之撤资、走人、断水、断电。2004年底,华西大学迎来了二次创业史上最寒冷的冬天。是继续坚持教育扶贫,还是走高收费,谁有钱谁上大学的市场之路,两种思想
8、、两个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有人认为教育扶贫的办学理念不合时宜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教育都在产业化,人人都在向钱看,我们自己还没有脱贫,凭什么要扶贫别人;有人认为延安精神过时了,大家都在超前消费,享受生活,我们干吗还要勒紧腰带艰苦奋斗,为别人谋取幸福;有人要求更换法人、更换领导;有人想引进有钱的大老板,改造现有的办学模式,有人建议将学校卖了,分钱散伙。一些立场不坚定者离开了学校,一些感到前途渺茫的人辞职或称病在家休息观望。但更多的教职员工从学生渴望知识的目光中感到的是责任,看到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