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

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

ID:32432148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_第1页
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_第2页
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_第3页
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_第4页
资源描述:

《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用儒家经典为学生找回缺失的品德-盘县大山镇中学田忠摘要: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结合社会现实、针对学生实际,把儒家经典教育纳入青少年课程体系之中,建构以儒学文化精粹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端正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规范,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负责、自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关键词:儒家经典;学生;缺失;品德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

2、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不能随父母就读,只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更有甚者,家长把孩子丢在家中,让其独立生活。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不仅仅存在社会生活公德的缺失,学校、班集体荣誉感淡漠,不讲信用,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等问题。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拉帮结伙、聚众斗殴、早恋早孕现象也屡见不鲜,更为痛心的是学生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

3、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担负着学生品德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传播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留守学生找回丢失的品德。一、以“读”为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儒家思想以人为本,重视人们良好的德行,倡导忠孝,正直和完整的人格,是关于社会生活的一系列言行规范,其所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不仅仅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所奉行的行为准则,与当前社会所提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相吻合的。但囿于教材容

4、量所限,初中生接触到的儒家经典几近忽略不计,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知之甚少。4鉴于此,在每次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讲解一至两句《论语》,并尽量使其与当堂课的内容相吻合,如讲授“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选择了:“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导入新课。讲授“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框题时,选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朋友之间应当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习“师爱助我成长”的时,笔者没有局限于课本上所限定的作为学生应该尊

5、重的老师的范围,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韩愈的《师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以“行”为继,引导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和人交往就十分讲究礼仪。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素质的缩影。在初中生中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初中学生顺利地度过“心理冲突”时期,保持健康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和优化社会

6、风气必将起到推动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巧妙地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提出一些严格细致的要求,如进门喊“报告”,与老师接送东西要用双手,随时将“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上等。进而对坐、立、行,走的姿势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如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等。天长日久,学生养成了尊敬师长、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三、以“诚”待人,指导学生健全人格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礼记·乐记》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

7、曾子杀猪教子,“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4以诚待人,要求我们要诚实,态度要诚恳,讲话要坦诚。待人以诚,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功利思想,是心与心的交流,一定能在彼此间建立深厚的情谊。如果有求于你,对你以诚,明日不求于你则弃之,长此以往,必成孤家寡人。所以,坚持以诚待人,萍水相逢可成知己,沦落天涯可觅知音;得意之时不冷落朋友,失意之日有贵人相助,唯有真心换真心,唯有真情换真情,才是处世之真谛。社会越发展,越需要

8、诚信的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责任感的支持。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责任”是传统道德的核心问题,因为它和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的“仁、义、理、智、信、忠、孝”等字字相通、项项关联。可以说,责任是中华优秀道德传统的最强者。责任教育作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是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的,它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