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

ID:32418117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_第1页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_第2页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_第3页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_第4页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同益小学祁晓燕2012年8月21日一、如何从生活经验中引入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直入主题,然后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牛角、羊角、三角形的“角”……接着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角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然后,教师郑重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角,它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谁能说说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一番。  接着,

2、教师用投影仪出示,质疑:“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呢?”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  ●现象:课后这位教师说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她一脸尴尬:“我原想从生活中的‘角’引入数学中的‘角’,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初步认识角”。教师为了寻找“角”的生活原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找生活中的角、说生活中的角的教学情境。从形式上看,学生积极性高,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但大部分学生都想方设法去寻找有“角”的词语,对角的本质特征却未深入思考。这样借助生活经验导入

3、“角”的概念,对学生建构“角”的知识网络有何帮助?  ●反思: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应该肯定,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数学活动。作为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概念与所学习的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否一致。由于日常生活概念受生活经验的限制,有时会忽略了本质属性,有时又会包含非本质属性,因此,生活经验的“角”往往会给数学意义上的“角”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所形成

4、的表象作用,又要防止它的消极作用。具体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细致把握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学生产生错觉,引起不必要的误导。  2.善于运用生活经验的表象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数学化”的探究。  3.新课标强调的“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既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源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创设生活情境并非是数学教学的唯一手段。  ●改进: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不妨对《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作以下改进。  教师从猜图形的游戏中引入“角”。  师:同学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

5、出示信封,里面装一个长方形,信封外露出一角)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图形?  生1:三角形。  生2:正方形。  生3:长方形。  ……  师:(取出长方形贴上黑板)瞧,是一个长方形。  师:再来猜猜这个信封里的。  (出示信封,里面装一个五角星,信封外露出其中一角。学生饶有兴趣地猜,猜出后教师把五角星贴上黑板。)  ……  师:这些图形中藏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你们猜是谁?  生:角。  ……  教师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初步感受角是组成几何图形的主要元素。这样巧妙地从认识的图形中引入“角”,学生同样兴趣盎然

6、,而且有利于建构起“角”的知识网络。  二、只有个性化学习够吗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现超市出售物品的场面:丁叔叔拿着568元钱买“青春宝”。“青春宝”每盒146元,丁叔叔可以买多少盒?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68÷146=  师:568÷146,你们认为应把146看作是多少来试商呢?  学生纷纷发言,提出可以把146看作100、200、140、150……来试商。  师:你们认为看作多少来试商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生1:如果口算能力好的同学,可以直接用146来试商。  生2:我认为看作1

7、00、200来试商,较简便。  生3:我认为应该用150来试商,因为146与150比较接近。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试商,都有道理,下面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  ●现象:课后教师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新课程反对‘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在计算教学中更提倡算法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因此这节课我改变了教材中用中间数150试商的方法,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灵活试商。”  ●问题:学习不完全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如果教师只停留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

8、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各抒己见,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如何体现?  ●反思: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算法多样化与个性化学习。无可置疑,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但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