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0555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例谈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简与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例谈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简与实内容摘要:全国小语会崔峦理事长提出“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指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的语文课堂,天然淳朴、返璞归真,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没有花哨的手段,没有眼花缭乱的画面,只有实在的教法、真实的情感、朴素的语言。语文味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飘荡,激情在师生心中荡漾,智慧的火花在熠熠生辉,扎实而生动,朴实而精巧,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最契合语文本质的语文课堂。本文将从一“字”一“词”扎深根、一“问”多“读”发新芽、一“探”一“究”开彩花、一“想”一“说”结香果这四方面举例阐述低段语文课堂的简与实。关键词:
2、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简单扎实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在新课程中,愈来愈多的老师在课堂中大量引进多媒体教学,还不时穿插唱歌、做动作、表演、所谓的合作学习等,可以说看得眼花缭乱,手段是丰富了,课堂是热闹了,可静下心来,却不禁怀疑:活动之后,留给学生的是什么?编者选这篇教材的本意是什么?牡丹虽浓郁,却不及兰花的淡雅清新;酒店虽豪华,也不及家的温馨;语文教学也一样,与其华而不实地走过场,倒不如简单扎实地教给学生些什么。那怎样的语文教学才算是简单的、扎实的、有效的?崔峦先生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张庆先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
3、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简单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相对的,一篇课文从传授字词句篇的知识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从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到指导写作的方法;从语言、思维的训练到情感、情操的熏陶……讲得太多,就会使语文教学变复杂、繁琐,学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最后,教师只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白费力一场。那么,我们何不让简单语文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每一篇教材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呢?一、简单的语文课堂是一“字”一“词”扎深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
4、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上海建平实验学校的张飞飞老师在执教的《水上飞机》中,就向我们展现了朴实、扎实、灵动的字词教学过程。张老师首先出示“翅膀”卡片,指名几个学生读,又让学生开火车读,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这个词,然后她指着“翅”问:为什么“翅膀”的“翅”右边有一个羽毛的“羽”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见闻来理解“翅”的意思(鸟的翅膀上有羽毛,是丰满的羽毛让小鸟飞得更高)。再看“膀”字,张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带月字旁的字,引导他们意识到月字旁和身上
5、的器官有关,翅膀是鸟身上的一部分。同样,在教学“迅”“速”时,抓住了两字的相同点——“走之”旁来加强对速度快的理解(之所以要用上两只脚来跑,是为了跑得更快)。再通过书空笔顺,进一步巩固会认、会正确书写这两个字。还有“援”字,张老师要求学生全面地从音节、字形上去掌握,并通过示范书写,让学生意识到“援”的右边部分和“爱”是不同的……张老师的识字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快乐识字”教学理念,不但教给学生联系生活记字形、悟字义等方法,还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体会到祖国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有效地落实了字词教学。二、简单的语文课堂是一“问”多“读”发新芽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
6、很简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只起到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作用,真正的主人是学生。整个课堂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抛出一个主问题,让学生围绕着主问题解读文本。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后,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自由读、展示读、开火车读、有感情读和分角色读等,在读中感悟、理解、体验、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把文本读正确、流畅;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梳理课文,理清脉络,读出布局谋篇的妙处;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品味精彩语句,积累语言,不断训练语言能力;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感悟,升华情感,产生
7、共鸣,把文本读出感情。且看于永正老师《第一次抱母亲》主要教学环节:1、板书课题,让学生学着写,并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2、一读课文:带着问题自由读,(大约五分钟)读后教学生字词难点:翻山越岭、愧疚。3、二读:再次自由读课文,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4、三读:指名分段读,抓住一些词语指导朗读,并随机理解课文内容。5、四读:师范读,生比较。6、五读: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整个教学先以质疑课题激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再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感受语言,感受精神内涵。一“问”多“读”把整个课堂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