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

ID:32403265

大小:7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04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_第1页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_第2页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_第3页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_第4页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难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摘要:从王树人先生提出的象思维出发,深入探讨和比较了中西文化的超越类型、学术取向,以及关于普遍性、客观性的不同层次、内涵,中西科学传统的不同类型与发展道路,提出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本体论、实践论、价值论学术体系。建议在象思维与中国学术体系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古代科学规范,重建中国科学史。主张在学习西方科学的同时,致力于唤醒中国科学精神与原创性,开辟中国科学自主创新之路。关键词:象思维  概念思维  生命  生成  自主创新西学东渐以来,从中国有无宗教、有无哲学,到有无科学,围绕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争论风云激荡。目前,

2、中国有无科学再次成为争论热点。王树人先生(老树)提出的“象思维”问题,基于中国“道通为一”之高境界、大视野,从文化之活的灵魂——思维方式着手,对于中国文化传统正本清源,继往开来,可谓是一种突破。这一突破,主要表现在继承和发扬徐光启提出的“会通以超胜”文化观。由此出发,不仅对于中西文化乃至科学的根本差异给出了统一解释的可能,为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也为人类思维的健全发展指出了新的出路。一、象思维与中西思维方式的会通何谓象思维?根据《回归》一书及《中国的象思维……》等文规定,中国的象思维是一种动态整体的悟性思维,与西方概念的

3、理性思维不同,它是一种“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现成性,富于原发创生性”的思维方式。(参见1,(三)3,)从思维发生史上看,比起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悟性的“象思维”是具有更加本源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它“是人类文明最终的创造性的思想根基。”而中国文化经典,“主要是诉诸象思维”而创造的。(3,P1,9)语言文字是文化之根,思维方式则是贯穿整个文化发展过程的活的灵魂。中国的象语言与象思维,决定了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基本特质,从而也决定了两种文化一切相应领域——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的根本差异与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

4、从中国文化的根源出发,振兴中国文化精神,开辟中国文化与科学的自主创新之路,已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如何走进中国古典文本呢?如何承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与生命智慧呢?对中国学者来说,这一本应不成问题的问题却隐含着深刻的历史困惑与文化危机。由于近代以来西方中心论思潮的冲击,中国已发生严重的文化断层。文革以后,我们开启了西学之窗,而国学之窗却依旧封闭。目前情况虽有改观,但严重的问题是,不仅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知识层面全盘西化,而且我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几乎全盘西化。”中国“独具原创性的象思维“几乎被“完全遮蔽甚至‘集体失去记忆’”。以致

5、许多人解读和诠释中国的传统经典,也只会用概念思维,语言分析了。如此,不仅古意尽失,而且“非离谱不可”,不仅难于走进文本,甚至会歪曲和肢解文本。(参见3)老树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反思我们今日之思维方式,不仅对“象思维”失去领悟能力,同时对概念思维亦不得其源。如此,我们究竟复兴什么文化?自主创新之“主”在哪里?实际上,目前围绕中国文化与科学的种种“有”“无”之争,只有从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与价值根源出发,在历史、现实与未来10人类发展的大视野下,才可能正本清源,厘请思路,我们也才可能为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存在找到合理的依据,并发现中国文化不可替

6、代的世界意义。然而,文化精神的失落,不仅成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障碍,也已成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吸收西方当代哲学与科学优秀成果的蔽障。如果说,“回归事情本身”,“悬置概念思维从而焕发人的想象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和创造的历史中,永远居于最本原最重要的地位。”(2,P4)那么,重新认识“象思维”,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会通,就不仅对中国文化复兴,对中国科学的自主创新,而且对整个人类文化健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二、两种思维方式下的超越类型 追根溯源,“中西思维方式的本质不同“首先表现在“最高理念之不同。”(3,P3)文化的最高

7、理念是超越现实命运的形上追求。轴心时期,中西文化几乎同时完成从命运到境界的超越,但古希腊从最初之自然哲学,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其最高理念皆表现为外在实体。”(参见3,P3)从将命运看作铁的逻格斯,到信仰绝对外在的彼岸上帝,西方基于概念思维,其“哲学的突破”是“外向型超越”,这种超越的主要特点是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超世间是世间一切价值之源,它不但高于世间,并且也外在于世间。”(参见4,P10)从此,西方主流文化便“在‘主客二元’的大框架内”,沿“实体性、对象性、现成性”之思的形态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斯宾诺莎的上帝与独立于人的

8、客观世界的预设,始终是指引西方哲学与科学探索的基本信念。而中国文化从语言文字开始,即与西方分道扬镳,轴心时期的先秦,无论周易之太极,孔子之仁,老庄之道,其最高理念皆可归结为具有“原发创生性”的“道”。(参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