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赵)

京津冀一体化(赵)

ID:32370552

大小:33.8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3

京津冀一体化(赵)_第1页
京津冀一体化(赵)_第2页
京津冀一体化(赵)_第3页
京津冀一体化(赵)_第4页
京津冀一体化(赵)_第5页
资源描述:

《京津冀一体化(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京津冀一体化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近来,媒体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京津冀一体化”了,相关区域房价大涨、相关概念股票涨停、相关部门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等消息频现各类媒体。事实上,京津冀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但也同样耽搁多年。在梳理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时不难发现,三地融合的进程早已开始,却始终难以推动。早在2001年,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就提出大北京规划,引起众多反响;200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京津冀有关城市负责人,就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一些原则问题达成“廊坊共识”;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京津冀应

2、在多方面协作;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真正的进展出现在201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

3、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可以看出,中央高层非常重视“京津冀一体化”,并对其寄予较高的期望。可以说,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的“京津冀一体化”,将在周密部署下贯彻实施。二、京津冀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前景1.城市规划与布局一体化。城市规划与布局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首要问题。区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指向于城市,主要是由于城市具有聚集经济效益的缘故。然而京津冀区域除了具备一般城市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地域集中和流动性点状布局的特征外,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该区域是集全国行政4力量与经济强度于一身的经济

4、中心与科技中心,这就决定了京津冀区域具备了一体化较为明显的空间特征,即它的等级性与多层次性。   2.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体制一体化。京津冀地区拥有科技体系完整、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密集和科研开发深度强等优势,但三省市经济技术水平的明显差异决定了该区域只有尽快改善区域科研管理体制,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变分散优势为整体优势和现实优势,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受经济技术梯度差异规律的影响,任何国家或地区均存在着一个完整的技术分工与协作体系。因此,三省市在推动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应选择这样一种发

5、展模式:根据技术体系构成、技术发展规律及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区域技术分工,从而达到各有侧重、联合攻关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垂直分工方面,三省市要围绕该区域已具备的先导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强大优势,借助北京科技开发和综合配套能力强、天津科研成果转化条件好以及河北基础研究有一定特长等优势,建立科技开发与成果转换、主机生产与零部件配套的区域协作。   3.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实现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通交通发展的大动脉,要体现创新思想,要摆脱以往以基础设施

6、规划和项目梳理为主的规划模式,必须要推进四个方面的“一体化”: 第一是促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一体化。第二是加快客货运输服务系统的一体化。第三是推进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第四是实现政策、机制、保障方面的一体化。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中国航空、海运、铁路、公路和管道网络的枢纽地带。京津冀地区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必须建立一个以联合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运输网络。从国内外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看,综合运输网络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综合枢纽布局。它不仅是各种运输干线的汇集点,大宗客货中转、换乘、换

7、装与集疏场所,也是联运生产的主要基地。它决定了不同运输方式间联运换装地点的分布,而且还会对主要客货流的运输、路径、运输效率和物资运转速度产生重要影响。44.产业结构与生产力配置、基地建设一体化。目前,京津冀已经形成了梯队产业发展模式,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着力发展文化、旅游、行政管理、商业服务业等;天津作为港口城市,主要发展对外贸易、物资交流、制造业、工业产品加工产业等;河北地区则以农业、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京津冀区域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应以能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为准则,扬长避短发展当地优势产

8、业和调整自己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强同国内外、区域间的相互联合、协作和配套,避免内部竞争逐步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自身产业特点,又能同周围区域相协调的产业结构体系。从经济功能定位,北京的主要功能为全国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化服务基地;全国经济协调与管理中心,重化工业企业适当外迁到河北。天津可定位为华北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