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69545
大小:68.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反思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反思和体会民权县龙塘镇轩庄学校史聚义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本校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案例入手,以自身大量实践工作为依托,从学生和学校教师两方面全面细致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行了反思,着重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变化及教师教学方式差异是造成小学升初中英语学习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根据自身体会,提出从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加强教师交流合作、改进激励评价方法、调整课程课时等五个方面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顺利衔接,为解决实践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中的问题找出新的思路,具有现实操作性。关键词: 中小学 英语 衔接 反思 体会我所教班级的陈同学,小学时英语
2、成绩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很容易就得到了英语星。升入初中后,呈现出很强的表现欲,一想到什么马上就要说出来,不管是不是打断课堂教学。但是如果他有点懂了,他马上就不听了,要么做小动作,要么走神,小组合作敷衍了事,做出来的作业全对的时候很少,测试当然也不够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首先想到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问题。我在初中部和小学部都担任有英语教学课程,对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都有切身感受,有条件零距离接触观察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分中、小学两个学部,小学五年,中学四年。我校实行从二年级开始教授英语,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英语基础,为进入初
3、中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但我发现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部分小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成绩也过得去,但是升入六年级(初一)以后就出现对英语缺乏兴趣.、动力不足、自觉性差、方法不当、厌学等现象。同时初中老师仍普遍反映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而小学老师觉得颇为委屈,小学英语教师少,任务重,辛辛苦苦的劳动就这样被同行否定?现中小学的英语教材做了衔接,小学采用了PEP英语教材,初中采用了GO FOR IT教材,可小学与初中英语脱节现象仍然存在。我对我校中小学衔接工作进行了反思,我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讲,主要存在两点原因:4首先是学生生活及心理。生活上
4、本校学生家庭条件都较优越,小学生寄宿有生活老师负责照顾,依赖性要比同龄孩子强,在学习上也同样反映出来。小学的胡同学对英语很有兴趣,但是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说如果现在学不好,反正初中还是要从头学起,因此抱无所谓态度,学习目的没有初中生那样明确。而中学生则自认英语已经学过,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初中英语学习初期有自满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了前摄抑制。同时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不怕出错,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对儿童学英语十分有利,但随着年龄增长,进入中学后,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甚至还出现了焦虑心理,影响英语学习。初中生普遍感到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盯”得那么紧,这样就
5、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中学比小学“松”,使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分心走神,不能尽快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导致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是学习独立性和容量。一方面是独立性要求不同,小学生的自修课要比初中生少,虽然每天下午第三节课都是作业整理课,他们一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够,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中学则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对学习无所适从,比如有一次自习课,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发愣,我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难题,结果他说他作业完成了,接下来不知道该干什么。这种不知如何安排时间、不懂如何预习、复习、不能及时改被动接
6、受为主动探索的现象在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中非常的普遍。另一方面是学习容量要求不同,中学学习科目突然增多,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顾此失彼,如果再存在偏科或部分学科基础薄弱,日积月累会造成积重难返、学习吃力、难以适应,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加大与难度的提升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两极分化”与“滑坡”。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从教师和学校方面,我认为主要也有两点:首先是教师方面。一方面,初中老师的讲课方式相对比较传统,课堂形式较单调,课堂气氛相对容易显得沉闷,而小学课堂强调学生的口语,课堂活动的形式和课堂的演习,活动较多,但是很费时,经常
7、是一个活动的开展需要大半节课,这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明显增多是冲突的。上学期在教研室安排下我曾经去新城中学听过两节由中小学老师上的公开课,中学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对知识点的落实比较到位,很实用,但课堂活力不够;小学课堂则显得比较活泼,游戏、表演等形式丰富,但课堂比较松散,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我看来小学应该教得更加扎实一点,中学则应该多学习一些小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另一方面,中小学各阶段的老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机会少,教师埋头于自己的教学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