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ID:32366061

大小:342.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_第1页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_第2页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_第3页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_第4页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卷第1期2013年3月动力学与控制学报Vol.11No.116726553/2013/11⑴/655JOURNALOFDYNAMICSANDCONTROLMar.2013含时滞的半主动系统动力学分析田佳雨申永军赵永香(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050043)摘要对含时滞的半主动相对控制悬架系统进行了近似解析研究.首先建立了半主动相对控制1/4车体模型,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平均法建立了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应该满足的四元代数方程组,然后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随后通过MATLAB仿真得到了含时滞的半主动相对控制悬架系统的数值解,并且和近似解析解进行

2、了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符合精度,说明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关键词时滞,平均法,相对控制策略,近似解析解法均有利弊,而此文主要探讨相对控制策略.相对引言控制策略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传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研车体上的力,从而起到隔振的效果.因为相对控制究基于振动主动控制的主动/半主动悬架系策略的阻尼力是分段线性的,所以该文采用平均法[1-3]统.在我国,半主动悬架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来研究相对控制策略的振动控制效果.较晚,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悬架作为现1半主动相对控制悬架分析代汽车的重要组成之一,它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

3、驶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被动悬架的参1.1半主动相对控制策略简介数是固定的,只有在车速和路面状况某一特定的组为了达到较好的隔振的效果,就要最大限度地合下才能达到最优.而主动/半主动悬架具有一定减小传到车体上的力.悬架在振动过程中,弹簧力的在线调节能力,性价比相对优良,受到了国内外和阻尼力将交替出现相同的作用方向和相反的作汽车工业界的广泛重视.用方向.为了把传递力减小到最小值,则当弹簧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半主动悬架系统有较好的和阻尼力同向时,可把阻尼系数设为最小;当弹簧综合控制效果,但其系统内存在不可避免的时滞因力和阻尼力反向时,就把阻尼系数切换到最

4、大值.素,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时滞及其导致的失稳现象严这种控制称为相对控制,相应控制规律由公式描述重影响实际应用,所以在考虑控制策略的同时研究为:时滞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半主ζmax,(xs-xt)(xs-xt)≤0ζ2={(1)动悬架系统的时滞主要来自于:①测量信号从传感ζmin,(xs-xt)(xs-xt)>0器至控制计算机的传输时滞;②计算控制律引起的其中,ζ2是悬架系统的阻尼比,xs和xs分别为车体时滞;③控制信号从计算机传至作动器的传输时绝对位移和绝对速度,xt和xt分别为轮胎绝对位滞;④作动器的时滞等.以往工程界通常采

5、用忽略移和绝对速度.时滞的影响来简化问题,从20纪90年代起,国内1.2系统模型的建立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开始更加关注对时滞系统的研悬架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大量[4-6]究.但是针对半主动控制这种强非线性系统的的不确定性、时变性和非线性.考虑到对于这样的时滞特性研究较少.系统精确建模极为困难,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种类繁多,但是各种方和需要做出合理的简化.半主动悬架系统包括轮20120421收到第1稿,20120708收到修改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2158,10932006)、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E201

6、000204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971)资助通讯作者Email:shenyongjun@126.com66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3年第11卷胎、车身、悬架弹簧和减振器等部件.考虑到1/4车其中,ζ1是轮胎的阻尼比,ζ2是可调悬架阻尼器的体模型的简单性、普遍性和便于实验研究的特性,阻尼比.该文采用如图1所示的1/4车体模型作为半主动为简单起见,用t代替t1,用τ代替τ1,这样也悬架系统的模型.不会影响分析结果.下面应用平均法解方程,设解的形式为:x1=a1(t)cosφ1(t)dx(5)1{=-a1(t)

7、sinφ1(t)dtxr=ar(t)cosφr(t)dx(6)r{=-ar(t)sinφr(t)dt其中φ1(t)=t+θ1(t),φr(t)=t+θr(t).则式(5)、(6)通过微分变成如下形式:图11/4车辆2自由度振动系统模型dx1da1dθ1=cosφ1(t)-a1(t)sinφ1(t)(1+)Fig.1aquartertwodegree-of-freedomvehiclemodeldtdtdt2其中,m、k、c分别为轮胎质量、轮胎刚度和轮胎dx1=-[da1sinφ(t)+a(t)cosφ(t)(1+dθ1)]1112dt111d

8、tdt阻尼系数;m2、k2、c2分别为悬架质量(1/4车身质(7)量)、悬架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