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53017
大小:447.4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03
《上海市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上海市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环保部等十部委《关于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本市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以及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总体要
2、求,以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陆海联动污染防治,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海,强化源头防控和全过程监管,着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为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1(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把海洋环境保护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变,形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格局。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建立健全陆
3、海统筹的协调发展机制,实施陆海联防共治。严格落实各项保护制度,严控入海污染物排放,加快海洋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统筹规划陆海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海陆污染防治相互渗透与交叉,形成资源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海陆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强调“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将全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推进,围绕当前需着力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统筹运用源头预防、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坚持依法监管,多方参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
4、度,强化排污者责任,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各级政府的海洋环保职能,严格监管,协调配套;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调动企业,积极鼓2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上海市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020年底前,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不低于14%;全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
5、积不低于15%,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12%,湿地保有量达到46.46万公顷。二、重点任务(一)促进本市产业转型升级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转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聚焦重点行业,继续推进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医药及四大工艺(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重点行业结构优化,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端仓储物流企业调整工作,完成再生铅、再生铝等低端污染行业整体退出。完善标准体系,滚动修订《负面清单》,强化产业调整的政策法规依据;突出调整实效,打通3关联环节和问题壁垒,实现“调整一片、建成一片”的效
6、果。加强对沿海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反应型生产的企业和污水直排企业的治理和调整。到2020年,全市完成3000项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相关区政府)加快重点地区发展转型。推动桃浦、南大、吴淞等重点地区结构调整,开展新一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继续推进规划产业区块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外现状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和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内、产业区块外现状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完成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外现状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21平方公里。(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规土
7、局、市环保局、相关区政府)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以“聚焦行业、突出重点”为主线,积极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推进完成1000项清洁生产审核与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选择一批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和园区,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示范建设,加快树立一批绿色标杆。强化循环经济示范引领,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完成全部国家级和50%以上市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上海临港地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再制造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动一4批国家
8、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提质增效。(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相关区政府、相关园区管委会)2.提高涉海项目环境准入门槛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按照国内最严、对标国际的要求,继续收严重点行业产业准入标准、水耗能耗和环保排放标准,研究绿色制造标准,探索不同类型园区差别化产业准入政策。落实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