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19043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5《抒情短诗二首纤夫》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纤夫》教学设计课题内容《纤夫》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班级2010汽修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学生为汽修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学过一些诗歌,他们对诗歌比较感兴趣,凝练的语言让他们感觉能读懂大体的意思,但难以明确地说出来,分析起来比较困难。教学应从诗句的超常规搭配入手,努力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教材分析《纤夫》位于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教学板块现代诗文诵读,作者以最大的同情和崇敬描绘了纤夫巨人般的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劳动和贡献。更难得的是诗人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发出了“再别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的呼声,给人以警
2、醒:当今时代,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对纤夫的赞美和深沉的思考。2.通过学习,懂得努力学习现代化技术,以使祖国富强。教学重点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对纤夫的赞美和深沉的思考。教学难点通过细致咀嚼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分钟)“纤夫”,指的是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列宾以此为主题,创作了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们在小学时学过一篇同名文章,
3、就是对这幅名画的描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纤夫”为题的诗歌。学生听讲。由纤夫导入。二、初读诗歌(5分钟)1.播放课件中的朗读音频。2.教师在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3.学生朗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容。学生听音频。学生朗读。正音。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3分钟)廖公弦(1937~2003),本名廖华钊,贵州绥阳县人。廖公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从绥阳县走出去的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诗人。他是贵州诗坛公认的领军人物,是“中国诗歌之乡”绥阳的骄傲。曾任贵阳市文联主席、作协贵州分会副主席、贵州省诗歌委员
4、会主任委员、《花溪》主编。出版诗集《山中月》、《大山和我们在一起》、《美人醒来》、《廖公弦诗选》,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毕生》、《山寨火种》、《火娃》等。学生听讲。使学生了解作者,从而知人论世。四、赏析诗歌(25分钟)1.问题:《纤夫》中哪些诗句描绘了纤夫的辛苦劳作?一个个埋着头拉纤,一个个躬着背拉船,能拉走一天天,能拉去一年年,……2.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纤夫的辛苦劳作的?——是拉纤的苦和累,躯体严重受折磨(“埋头”、“躬背”);——是拉纤时间漫长(“一天天”、“一年年”)。3.“这几十条紧绷的绳索,曾拉着中国的时间”有什么
5、深意?“紧绷”表现出纤夫行进的艰难,“中国的时间”是诗歌当中一种常见的超常搭配,赋予特殊的含义。“中国的时间”正是旧中国艰难的缩影。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并讨论回答。学生读。从诗句入手,细细咀嚼,帮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朗指名朗读第一节,要求用舒缓的语气,感受纤夫的辛苦和劳累。4.哪些诗句形象地歌颂了纤夫勤劳勇敢的精神?“晨把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弯。”5.“晨把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弯……”——这两句用直白的话应怎样表述?原句好在哪里?直白说法是“日出前就开始拉纤,一直拉到月儿升上天”。原句用夸张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把纤夫的
6、劳动诗化了、美化了,也把纤夫的形象巨人化了。6.“再别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有什么深意?作者用航船来比喻中国的前进,用历史来修饰限制航船,说明历史太沉重,纤夫拉得太艰难,太缓慢。当今时代,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表达出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指名朗读第二节,要求语气轻松愉快,读出愉悦的感觉。读穿插其中,加深理解。五、探究(5分钟)作者一方面称赞纤夫“勤劳、勇敢”,另一方面又说“再别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你认为矛盾吗?说说自己的看法。不矛盾。时代不同了,要使社会快速发展、进步,
7、祖国富强,仅靠勤劳勇敢,仅靠简单的体力劳动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学生思考,研讨。探究是为了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六、作业(1分钟)背诵这首诗。积累。教学反思诗中有两处超常规的搭配,赋予了诗句以特殊的含义,其他诗句易于理解,因此本节课我在这两处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更好地理解诗的主旨。从学生的实际反应来看,基本达到了目标。板书设计辛苦劳作拉中国的时间加快历史步伐的愿望勤劳勇敢拉历史的航船作者简介:辛全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莱阳市中等职业学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