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

ID:32312036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二册期末试卷一.选择(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蹙缩(cù)渣滓(zǐ)胡诌(zhōu)锱铢必较(shū)B.畏葸(sǐ)岑寂(cén)应和(hè)戛然而止(gā)C.投奔(bèn)撮合(cuō)埋怨(mán)咬文嚼字(jué)D.喁喁(yú)蚊蚋(ruì)窸窣(sū)毋庸赘言(zhuì)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寒喧沸反盈天蕴籍陈词滥调B.伶俐九宵云外洗练衣锦还乡C.尺牍残羹冷灸混沌矫糅造作D.睥睨牛山浊浊殒落不可思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2、一组是()(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2)如果我们不保存好“万人坑”这类历史遗址,日本残酷杀害中国人民、奴役中国劳工的历史真相就有被的可能。(3)鸟类歌声中事物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A.搜集湮没以至B.收集湮没以致C.收集淹没以致D.搜集淹没以至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报刊上关于湖北省某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竟将附近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骗取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B.突然,大熊星座

3、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C.在久远年代的大地上,曾经矗立着一些雄奇壮观的建筑物,它们鬼斧神工,变幻莫测,人们充满敬畏地将它们成为“七大奇迹”。D.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读者,我读得出神入化。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论是阅读和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C.经过培训

4、、考核合格的上海市78名市场管理人员获得执法证,首批人才市场执法官开始上岗。D.储蓄所吸收储蓄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6.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这种动物植物的图。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④这类图,绘画的动机都

5、在实用。⑤咱们画图画,有时候为的实用。A.②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⑤①②④③D.⑤②①④③7.下面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表明别里科夫虽然顽固地反对新事物,但是他却十分惧怕新事物,“通宵做噩梦”就生动反映了他精神的脆弱。B.祖父又说:“……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这是爷爷对翠翠的开导,话语感情真挚,同时又透露出老人的生活认识,表现出湘西社会健康的生存观念。C.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

6、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了。——寥寥数笔,即能传神。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了祥林嫂悲剧的遭遇和痛苦的灵魂。D.“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白洋淀青年妇女对丈夫凶横态度的极度不满。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B.《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传记,其写作意图是“传其事以为官戒”,借种树人之口,阐发其他的政治理想,表达改革弊政的愿望。C.《兰亭集序》是一篇赠序,文章借题发挥,阐述了生死

7、二者不可等量齐观的观点,展示了他的旷达的性格、进取的心态。D.“疏”作为古代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旨在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4分,9—11题各3分,12题5分)①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受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②四川民谣里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

8、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③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富于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