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5491
大小:12.06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2-03
《不同程度颈椎骨折错位的大鼠原发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不同程度颈椎骨折错位的大鼠原发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硕士研究生:徐准指导老师:朱青安教授陈建庭教授摘要1研究背景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脊髓损伤发病率越来越高,脊髓损伤后,常引起感觉运动功能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无有效的方法,所以脊髓损伤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脊髓损伤的研究以动物模型为基础,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脊髓挫伤动物模型。1911年Allen首次应
2、用Weightdrop模型,且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行脊髓正中切开术能减轻受伤脊髓组织的进一步破坏。1985年Wrathall等把Weightdrop模型应用到大鼠,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学和行为学的改变进行了描述。1989年Young等在Weightdrop模型基础上加以改正,研制了一种新的脊髓挫伤模型,命名为‘'NYUImpactor'’。近年来,很多研究者继续改善脊髓挫伤模型,且将该模型从胸段脊髓损伤扩展到临床上常见的颈段脊髓损伤,2005年Pearse等在OSU基础上自行研发的电磁驱动的脊
3、髓挫伤装置(ESCID),对大鼠C5脊髓水平分别进行O.80、0.95和1.10mm的挫伤位移,结果发现三种不同程度的挫伤分别能产生轻、中、重度的脊髓损伤。临床上常见的脊髓损伤常由椎骨骨折引起。所以近年来有学者建立与临床摘要更为相关的脊髓错位伤模型。2004年Fiford等设计了一种胸段脊链错位伤模型,固定大鼠的T12椎体,然后通过试验机的控制使L2椎体向左侧错位,结果发现,错位位移越大,错位6小时后的继发性脊髓损伤越严重。Choo等通过自行研制的大鼠颈椎椎夹,设计了一种大鼠颈椎前后骨折错位伤模型
4、,结果发现由骨折错位导致的脊髓损伤与脊髓挫伤,牵拉伤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3小时以后的继发性损伤的机制不同。Tator等发现临床上前后骨折错位的病人较左右骨折错位的病人多,而且前后骨折错位的病人发生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比例更大。所以Clarker等利用Fiford的左右骨折错位模型和Choo的前后骨折错位模型在胸腰椎上进行比较,发现前后骨折错位时,脊髓的出血量、白质轴索和灰质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均较左右骨折错位的大,而且白质轴索的损伤部位不一样。目前对大鼠颈椎前后骨折错位的脊髓损伤的研究中,只对C4.C5处2
5、.5mm的大位移错位下的脊髓损伤进行了研究。该错位位移相当于在矢状径上使脊髓剪切90%,脊髓损伤较严重,死亡率较高,不适合进行长期的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所以探索一种轻中度的脊髓损伤模型是显得尤为重要。2研究目的2。1建立一种颈椎骨折错位的大鼠原发性脊髓损伤模型;2.2比较本模型在不同位移的错位下对原发性脊髓损伤的影响;2.3比较本模型在不同速度的错位下对原发性脊髓损伤的影响。3研究方法3.1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选取16只雄性SD大鼠,体重为295g~315g,随机分配到活体组和活体对照组,每组各8只
6、。头、尾侧椎夹分别夹持C3和c4、C5和C6,活体组错位时,固定头侧椎夹,尾侧椎夹以2mm/s的速度向背侧错位1.90mm,后再以2mm/$的速度返回原位置。记录实验组损伤过程中位移和力,观察损伤后的脊髓形态和C4~5椎间盘,并在HE染色的矢状位切片上计算脊髓白质出血量、灰质出血量、以及总出血量。活体对照组与活体组过程相同,但没有骨折错位位移。Ⅱ硕士学位论文离体组取8例新鲜的雄性SD大鼠颈椎标本(体重295g-315g),与活体组相同的方法,以2mm/s的速度使尾侧椎夹向背侧错位1.60mnl,后
7、再以2mm/$的速度返回原位置。记录损伤过程中的位移和力,观察C4~5椎间盘的损伤情况。离体组和活体组之间生物力学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3.2错位位移对原发性脊髓损伤的影响28只雄性SD大鼠,体重为295g~315g,随机分配到3个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1.3film组6只,1.6mm组7只,1.9mill组8只,实验对照组7只。实验组以200mm]s的速度,在C4.C5分别产生骨折错位1.30mi/1、1.60mill、1.90111tll。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在200mm/s的速
8、度错位下,三组大鼠损伤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参数,以及三组脊髓各部位的出血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三组组内的白质出血量和灰质出血量。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三组轴索的损伤情况。3.3错位速度对原发性脊髓损伤的影响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为295g-315g,随机分配到2个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以2mm/s的速度,在C4.C5分别产生骨折错位1.30ITIIll和1.60mln。结合前面的实验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慢速组(2mm/s)和快速组(200mm]s)在同一位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