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

ID:32265458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_第1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_第2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_第3页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_第4页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高一语文组:黄玮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2010年12月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情感: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作者是谁?王羲之(请一位同学板书作者:王羲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兰

2、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了书序《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那么这篇作品的文学内蕴如何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探究一下。二、课堂检测:重点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重点实词2、虚词3、句式4、翻译三、(听录音)或全班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把握感情。(纠正读音)四、整体感知1、全文共可分为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明确:乐——痛——悲(板书)【过渡】: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

3、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2、思考: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五、研习文本(一)研习第一段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2、在这一段中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乐什么?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学生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学生分析,老师点拨并引导概括。)明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4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过渡】:第一段主要是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

4、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面对即将散去的宴会,王羲之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心情一下子转入痛中来。(二)研习第二段1、请同学们在第二段中找出能体现作者“痛”的语句来体会作者内心的痛。(学生找谈感受老师点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短暂欣之所遇,快然自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欲望永不能满足(世事无常)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世事变化之快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终归于毁灭。明确:痛——————生命短暂,世事无常(板书)【过渡】:作者由兰亭盛会的乐转入到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之“痛”中来。是不是只有王羲之一人有“死生

5、亦大矣”的痛惜呢?看看第三段,找出相关的语句思考这一问题。(三)研习第三段1、学生朗诵第四自然段。2、思考: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明确:“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介绍背景:东晋时人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先概括东晋时期的这种风尚,再谈为何会有这种思想。)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黑暗的时代,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

6、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3、思考: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昔人时人同痛“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后人六、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会,都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结束语:今天,我和同学4们在这样一个时刻,一起聆听了王羲之面对生命的悲叹。王羲之虽然逝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

7、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这是这节课我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再诵读一遍课文,体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七、作业:课外思考拓展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已经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的,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悟?人生苦短,人之共叹。但大多数却经受了人生的考验,创造了瑰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