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58601
大小:60.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2
《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杨志学近几年,高考宁夏卷文言文试题类型相对稳定,选文以史传为主,几乎都考查的是实词、虚词、人物形象、内容分析和翻译。如何使学生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拿高分,我以为文言文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尤为关键。一、夯实基础,以本为本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建立在实词虚词的大量积累上,教学中要以本为本,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尽量布置多背诵,以提高文言文的语感能力。课堂教学,要落实字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下注释,引导学生自主口头翻译,教师重点讲解,注重方法指导,对学生的疑惑,可进行交流探讨,并借助语法和文本语境进行推测,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课下安排独立书面翻译,教
2、师抽查,发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每课学完后,要求学生对本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句式、文化常识等进行书面分类整理,并形成习惯。单元结束,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单元重点知识,并进行单元检测,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这样设计安排,虽然显得繁琐、“笨拙”,但实用有效,因为语言文字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应付,只有脚踏实地,举一反三,夯实基础,才能由浅入深,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加强古典文学名著阅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教材中选择的经典文言作品固然需要精讲多练,但要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仅靠学习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篇目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量的积累
3、,无法发生质的飞跃,只有课外大量阅读文言名篇和名著,大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化常识,扫除文字障碍,才能提高语感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近几年,高考古文阅读材料以史传文学为主。如2008年18套试卷二十四史10篇、先秦散文4篇、作家作品4篇;2009年高考史传8篇、作家作品10篇。因此可推荐学生业余时间阅读先秦历史散文、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尤其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中的典范篇目一定要安排学生通读,如《史记》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李将军列传》《屈原列传》,《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教师还可安排时间对重要篇目进行讲解和分析,以
4、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清时期的文言白话小说尤其要阅读,如三言二拍、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布。每个假期都可布置阅读一部文言名著,并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文学评论,开学后进行交流评奖。一旦形成了阅读氛围,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就不言而喻、水到渠成了。三、归类复习,形成知识体系学习古文,需要掌握大量零散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系统化,在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为灵活运用知识做必要储备。为此,我在文言文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本,设计了实词专题、虚词专题、文言句式专题、词类活用专题、文言断句专题、古代文化知识专题等,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明确各类知识的具体
5、内容。如18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学生要了然于心,“之”包括三大类:代词、助词、动词;“以”包括三大类“介词、动词、连词。每一类又有几种用法都要熟悉。四、总结规律,用已知解决未知1、语法分析法。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规律。名词放在介词结构后,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舍”。名词放在能愿动词之后,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项羽”中的“刃”,“假舟辑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名词放在主宾之间,活用为动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的“军”,名词+宾语“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
6、;名词放在“所”之后,活用为动词,如“乃书帛曰:置所罾鱼腹中”中的“罾”。名词做状语规律。如果名词放在谓语之前,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工具、情状、态度等,则做状语。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的“南”,“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中的“目”“耳”,“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人皆得以隶使之”中的“隶”,“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2、比较法。“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中的“先”“后”,前一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后一句是形容词做状语。方
7、位名词“顺流而东也”与“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东”,前一句用“而”连接活用为动词,后一句放在动词之前,做状语。“其”做副词副词多在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多放在句首和主谓之间,表示推测、商讨、感叹、反问等语气。1、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虚词“而”的两种重要用法1、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3、吾尝终日而思矣。4、泉涓涓而始流。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
8、许,曲在赵。否定句的宾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