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ID:32258097

大小:62.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1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2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3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4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人文学科培养人的创造精神,让人获得崇高理想。而人文主义精神的习得和培养,主要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一时期,这一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键期。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键词:人文语文培养古文教师榜样传统   什么事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显然,人文精神表现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2、、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而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言的。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是人文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精神

3、激活、丰富、浸润的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人文精神呢?也即是说,如何在强调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呢?首先、从古文中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人文传统。爱国是“将国家和民族与个人融合在一起的高尚情操。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表现为民族气节和操守,以此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反对压迫、掠夺和侵扰。”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爱国主义素材。汉武帝时期,苏武被困匈奴达十九年之久,受尽折磨而不改其志,始终坚持民族气节;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怀古》充分表达了一位爱国者的情怀:“怒

4、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后人每逢国家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往往借用这些爱国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个不爱国、不爱民族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国家、民族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懂得《四书》、《史记》,他怎么可能为中华民族献身,怎么可能为中国服务?”对于一个国家公民来说,爱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必须把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在校内外一切活

5、动之中,成为一条主导线索。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应当仁不让,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关注人,并不是关注单独的人,而是关注处于国家、社会、自然、人群这一特定关系之中的人。如前所说,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对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程度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文中有大量的古人对社会、国家、民族责任感的抒发。《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言行无不体现出先贤们对社会、历史的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更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语文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向前发展,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第三、利用古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修身教育。人只有秀于内,才能慧于外。一个缺乏起码道德常识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民族、他人有用的人的。因此,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点。我国古

7、人把修身一条看的格外重要。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最欣赏的不是子路的勇敢于帅才,不是子贡的外交能力与商业能力,不是冉求的“可以南面”而能为王的才华,而是颜回的“人不改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文素质。在我国文化传统中保留了大量有益的修身之道。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荣辱不惊,唯义为先”等等。这些对我们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改革开放并不是意味着抛弃历史,继承传统也不是

8、意味着全盘接收。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这期间中华传统文化的功劳不可抹杀。一个不承认自己历史与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第四、从“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和国外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即人学,一定的作品总是一定社会历史的反映,是作家思想的结晶。近代以来的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