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

ID:32205767

大小:1.9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2-01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_第1页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_第2页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_第3页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_第4页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鸡群鸡杆菌的首次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农业人学2010届硕上学位论文鸡杆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及磺胺类药物等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在44%'--96.9%之间,给该菌的控制带来了难度。5.首次人工复制出鸡杆菌所致的SPF鸡病例。用从输卵管囊肿自然病例中分离的鸡杆菌、大肠杆菌分别或混合对112日龄开产前和164日龄、184日龄开产后SPF蛋鸡进行人工感染。对开产前的SPF蛋鸡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单一鸡杆菌感染组和鸡杆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开产日龄分别推迟7d和13d;攻毒后50d内,产蛋量分别下降了69.7%和87.8%,劣质蛋

2、分别增加了70%和75%。单一大肠杆菌感染组产蛋量和产蛋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对开产后的SPF蛋鸡感染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组和鸡杆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组均出现死亡,而鸡杆菌感染组没有肉眼可见临床症状,只是与对照组相比,产蛋量下降了33%,劣质蛋增加了23%。112日龄鸡于感染后50d内仍可带菌排菌。112日龄鸡于感染后50d内、164日龄和184日龄鸡于感染后16d内,鸡只出现输卵管的充血等炎症,但均未出现输卵管囊肿。证实了鸡杆菌具有致病性,主要影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和产蛋质量,只是在短期内,对鸡体造成的病理损伤不明显。并且鸡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

3、感染时,致病性更强。同居感染试验证实鸡杆菌2d即可感染整群,但是从感染鸡杆菌的SPF鸡所产的42枚鸡蛋中未检测剑鸡杆菌,表明鸡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关键词:输卵管炎鸡杆菌分离鉴定微生物学特性耐药性致病性SPF蛋鸡河南农业大学2010届顾十学位论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CFUColonyFormingUnit菌落形成单位MCMaceonkeyAgar麦康凯琼脂SSSamlnoeall-ShgeiallAgar志贺氏-沙门氏菌选择琼脂MHMulle.HintonAgar水解酪蛋白琼脂LBLuria.bertinimediumLB培养基EB

4、EthidiumBrothide溴化乙锭GanaitsGallibacteriumanaits鸭源鸡杆菌APECAvian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禽致病性人肠杆菌BpBasepair碱基对ITS、ISRIntergenicSpacerRegion基因间区PNPGp-nitrophenylglycerine对硝基苯甘油[3-NADlB-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PFGE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脉冲场凝胶电泳AFLPAmplifiedFragm

5、entLength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IU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TP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rpmRoundperminute‘每分钟转数3河南农业大学2010届硕L.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鸡杆菌是2003年在巴氏杆菌科新成立的一个属。在此之前鸡杆菌的分类地位一直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各国学者对巴氏杆菌科各成员研究的深入llJ,鸡杆菌属的分类地位逐步被确立,其种成员也逐渐明朗。而关于鸡杆菌的致病性也

6、是众口不一,一些研究表明鸡杆菌是健康鸡体的正常菌群,但是越来越多色研究表明鸡杆菌能引起鸡的输卵管炎、输卵管囊肿。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鸡杆菌与鸡输卵管炎的关系及致病机制最终也会被揭示出来。1.鸡杆菌与鸡输卯管炎1.1鸡杆菌1.1.1鸡杆菌的发现1950年Hansen[2】首次报道了与蛋鸡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相关的类溶血性巴氏杆菌(HaemolyticPasteurella.1ikebacteria)。在1968年,Kohlertl3】分离到类似的细菌分离物,并将其命名为输卵管炎巴氏杆菌(Pasteurellasalpingitidis)。1976年Mra7z等1

7、4】又依据其分离细菌的表型特征建议将其命名为输卵管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salpingitidis)。1982年,BisgaardIsl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输卵管炎放线杆菌和类禽溶血性巴氏杆菌具有相似的表型特征,并将这些菌株暂时特定为分类群1。1985年,M嘣erS等【6】报道,鸭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s)、输卵管炎放线杆菌、类禽溶血性巴氏杆菌在表型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只是与鸭巴氏杆菌相比,类禽溶血性巴氏杆菌和输卵管炎放线杆菌的很多特征更复杂。此外,其它学者也分别做了关于输卵管炎放线杆菌(彳.salpingitidis)或溶

8、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Haemolytica)分离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