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ID:32199351

大小:46.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1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2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3页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悦考网www.ykw18.com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初三语文教案《范进中举》教案示例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三、师生共同释疑。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五、回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第二课时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

2、”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教案点评: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悦考网www.ykw18.com悦考网www.ykw18.com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

3、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教案示例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介绍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二、默读课文,结合注解熟悉基本内容。将不懂的词句挑出来。三、师生共同释疑。四、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五、回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好笑?为什么觉得好笑?结合课本谈一谈。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讽刺的艺术手法,布置相关研讨作业。参见“教法建议”部分。第二课时一、汇报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重点研究“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有关对比手法的内容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4、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方式。分析时要坚持从文本中找证据的原则,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写作特点”。三、用讽刺的表现手法进行片断写作。教案点评:作为自读课文,没有必要对每一项内容都条分缕析地精讲。面面俱到,学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两个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虑到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有些语言涉及到旧小说中的雅语和口语,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安排两个教时。悦考网www.ykw18.com悦考网www.ykw18.com教案示例二教学目

5、标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重点、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4.分析1—5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

6、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悦考网www.ykw18.com悦考网www.ykw18.com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资料来自:悦考网www.ykw18.com悦考网www.ykw18.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