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

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

ID:32194107

大小:56.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_第1页
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_第2页
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花一世界——以甲骨文为例,试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汤因比说,在诸多古代文明之中,古中国文明是唯一虽然遭受无数灾难却能延续至今、不曾灭绝反而不断出新的文明系统。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汉字的力量。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至今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裘锡圭先生说,“原始汉字的出现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到公元前第三千年末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这件事,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字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约在前17世纪前后)

2、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裘锡圭,《文字学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它除了记录语言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汉字的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价值。“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张德馨《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9下面便以几个甲骨文字为例,浅析汉字与文化的关联。在青铜器未发明前,使用最多的工具是石制的斤与斧。斤的切面是横的,斧的切面是直的。“斧”原是“父”字,甲骨文作一手持拿石

3、斧之状,斧头已经简化成一段直线。金文的字形就很传神,斧头上锐下圆。这是侧面的形象,因为只有切面才能发挥效能。从甲骨文与金文的字形,可以看出石斧原先不装柄,直接拿在手中使用。但这样打击时的反弹力容易伤到手掌,故而改为装柄使用。“斤”的甲骨文字形就是装了柄的石锛形。“父”字后来被借用为人伦概念,为了与本义区别,就加“斤”而成“斧”字。表示石斧的“父”字被用做父亲之称,有人以为是有特殊意义的,认为石斧是表示男性对女性,或父亲对儿女的权威。其实,它可能只表示源自新石器时代的两性职业分工。石斧是当时砍树、锄地的主要工具,甚至到青铜时代的早期,它仍然是男子工作的主要工具。母系氏族的社会,还没有对

4、等婚姻制,子不知其父,由母亲负起养育的责任,并有效地控制子女的劳动成果。那时财产的继承权是经由女性,男子并不特别尊贵。孩子称呼母亲的多位伴侣或兄弟为父,只因他们是劳动成员,并不包含特别的可亲或可畏的成分,更谈不上权威问题。商代也还未分别亲父与叔、伯、舅等的关系,一律称之为父。到了周代其分别才逐渐确立。通过对“斧”这个字的考察,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诸多信息,也凭历史考古的既有的信息,推测出汉字的初始意义,这种推理方法之所以得以成立,便在于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前提。甲骨文的“釐”字,作一手拿着木棍,正在扑打禾束以脱下谷粒的情景,有时禾束还拿在另一只手里。“恭贺新禧”的“禧

5、”应该写这个“釐”字。由此看出,商代正是以收获农作物的喜悦来表示生活幸福的意义。中国至迟在商代就已用竹简作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了。竹简宽度有限,而且一沾墨汁字迹就擦不掉。如果写错字,只有用刀把表面字迹刮削去掉,重新再写,因此“删”字就作一把刀在书册之旁之形,以表达删削之义。在纸张未普及前,书刀为文士随身携带的文具,故东周时期的墓葬,铜削常与书写的工具一起出土。刀币应该取形于书刀,而且反映出战国时代教育已有相当的普及率,因此市场上才有很多书刀贩卖。甲骨文的“美”字作一人头上装饰高耸弯曲的羽毛或类似的头饰状。头戴装饰羽毛的帽子可增加美感。自旧石器晚期以来,人们就知道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

6、代越迟花样也就越多。这番推考下来,我们对“美”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美不是抽象的,抽象的才是人为的美,最开始的美是具体的,是事物本身散发出的一种魅力,由此可以得出许多原始、新鲜、甚至更接近真相的认识。再有,文明之初,把敌人的头砍下来领赏,是古代各国普遍的野蛮行为,不是中国独有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就记载晋国的先轸不穿甲胄而进入狄人国界打仗,不幸战败而被割头。后来狄人归还他的头,颜面竟然还如活着一般。这种习惯还反映在古代的文字上。甲骨文的“馘”字,作代表头颅的眼睛被悬挂在戈上之状。头颅过重不便多带,所以对于不重要的敌人,不妨只截取左耳以为杀敌的信征。甲骨文的“取”字,作拿耳朵于

7、手中之状。耳朵既能拿在手中,当然是已经被割了下来。战国时秦国鼓励士卒杀敌,以斩首多寡定功论爵,无疑是学自甚为古老的习俗。馘、取二字,直接来源于古代部落争战,尤其是“取”字,具有强烈的侵犯性、占有性,即便到今天,取字仍然是个敏感、危险的动作,我们认识到了这个字的文化学、词源学来历,对这个字的认识无疑也更深了一步。汉字的表意特征,决定了汉字与文化的血肉联系,而学者也能在此基础上触类旁通到其他问题的考证。比如,台湾学者许进雄便在专著中作如下推测:“‘凤’在商代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