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79066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黑林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林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现有特色项目1、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学校精心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餐厅,还有希望来吧、乡村少年宫等,以此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活动。“教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业已顺利启动,28个教师家庭牵手28名留守儿童,并承诺做到“五个一”,每天见一次面、每周吃一次饭、每月同读一本书、每学期替开一次家长会、每年资助一次学习费用。大树完小“假期留守儿童希望班”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2、爱心小组: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爱心小组”照顾一脑瘫儿童在校就读,被校内外传为佳话。爱心传递,爱生教育在教师中形成了广泛共识。3、阳光体育:学校调整了作息时间,
2、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花棍、腰鼓、轮滑训练成绩斐然。大课间活动在省教研网阳光体育调研活动中受到一致好评。4、红色教育:刘少奇曾在黑林镇大树村居住25天,该村建有刘少奇旧居,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少奇同志在大树期间曾亲自改写过大树小学(原抗日小学)校歌歌词,少奇同志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精神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的宝贵资源。本校以刘少奇在大树村的事迹为主要内容编撰的校本教材《思源》,在全县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二等奖,“走近刘少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现场会上展示,赢得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与称赞。5、礼仪教育:学校大力开展礼仪教育,并编写了供师生
3、校园使用的德育校本教材《礼仪教育》一书,此举《连云港日报》作过专题报道。6、社会实践:二十多年来,学校少先队坚持“红领巾走进敬老院”、“学校、社区共建一条街”社会实践活动,反响很好。该校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确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点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项目组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二、精神提炼与文化意象构建1、办学宗旨:立德树人立德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
4、穷。”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为别人做榜样(教师为全体学生、学生为其他学生),培养人才。2、校训:修身致远这两句话出自《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
5、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日驰,意与日去,遂成苦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五十四岁时的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这既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是不行的.那么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说明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3、校风:爱满人间,德行天下爱满校园由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爱满
6、天下”而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一、校长以爱办学校陶行知留学美国归来,成为大学知名教授,但他主动放弃优厚待遇,辞谢了大学校长和省教育厅长的聘请,满腔热忱地投身平民教育,深入乡村办教育。为了推广平民教育,筹办学校,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信念以爱办教育。可以说,没有爱便办不成学校。作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黑林镇中心小学,虽然在办学上比较困难,但与陶行知当年遇到的困难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应坚定信心,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办好。二、教师以爱育学生爱学生
7、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心中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面对的学生中,孤儿、家庭贫困的儿童、留守儿童比较多,我们更应有一颗慈悲之心对待这些学生。对学生要有爱的情感,要具备爱学生的能力,要毫不保留的实施爱的行为,在爱的教育中讲究爱的艺术,以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通过爱以达到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教师爱学生,便是好的教育。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陶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