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ID:32175521

大小:54.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第1页
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第2页
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在个体的整个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其实元认知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学记》一书中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2、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所说的自反和自强指的就是元认知在教和学的过程当中的作用。这说明先秦教育家已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的特点,并据此指导、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学论强调:“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既然元认知的培养对学生有如此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我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1.培养兴趣---我要学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元认知的基础,学生只有喜爱数学,对其产

3、生兴趣,才有可能去主动学习,关注有关的数学知识;碰到一些难题时,才会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解决,从而逐步养成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想去哪里玩呀?”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想去中山公园玩过山车,有的说想去滨江……孩子们回答后,我接着说:“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玩好吗?”小朋友们高兴地说:“好!”此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儿童游乐园,把孩子们带进游乐园,让他们仔细观察游乐园,

4、并告诉他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可以学数学。“游乐园里也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同学们吗?”这样,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学习活动就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2.提出问题---我会学我认为,提出观察的要求(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围绕这些要求(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任务,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提出要学什么,然后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学。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是由各种美丽的图形组成的,你能告诉老师你学过哪些图形吗?你最喜欢那种图形?这些

5、美丽的图形与我们的数学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轴对称的知识。”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我问:“有关轴对称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时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怎样画对称轴?”还有的学生说:“字母和数字中有对称的吗?”又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在复习了以前学过那些图形后引入课题。接着,我提问:“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你想学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怎么画角?”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想了解的渴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励学生:“

6、你们有信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吗?你能不能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你想怎么去解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计划,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3.自我监控---我调整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按照步骤有序地进行,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避免做事虎头蛇尾,并补充、检验和修正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退位减时,错误率很高,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尽可能避免错误。发散到以后的学习中,都要有意识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随时调整,不断完善。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注意经常提示学生自我提问:为什么要进位退

7、位?我这样做对吗?什么时候该退位进位?以后逐步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又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乘加乘减计算中:出示下题“二(2)班的教室有7排,前六排每排坐8人,第七排坐7人,求二(2)班一共可坐多少人?”学生一般都有以下两种答案:8+8+8+8+8+8+7=55(人),或7+7+7+7+7+7+7+6=55(人),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鼓励求异,让学生大胆地想、说、做,结果学生又想出新解法,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