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68456
大小:3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1
《浅谈人文关怀与新课程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人文关怀与新课程语文教学《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综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弊端突出:课堂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单方面的技术表演,没有把学生当做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生动活泼的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搞成了千人一面,
2、活生生的人性教育蜕变成了机械的标准模式。课堂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教学,欠缺内心的感悟和情感的交流。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便造成了人文底蕴的流失与人文精神的失落。所谓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应充满人文性,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关怀。因为语文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
3、载体。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文是这个民族世代创造的结晶,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全部历史。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范人生,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拥有人文情怀。一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语
4、文,并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情感愉悦,内在世界得到极大充实实施新课程前,语文教育的积弊,就是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情趣,缺少通过语文学习得到个人成功感、满足感的情感体验,缺少通过语文学习品味生活的乐趣。学生心理处于高压状态,个体处于苍白的生存环境。因此,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1.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
5、实现。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被动型、灌输型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理解与情感体验,合理安排探究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逐步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并从中品尝成功的愉悦。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2.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厚内蕴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集课内课外于一体,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
6、与指导,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体味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体悟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提高对社会生活理性的认知能力,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性。二体现人文关怀,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并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为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使用语言,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的确,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
7、使用语言。但学生语文能力不足,错字连篇、语不成句、用词不当等是语文教学的现状。1.注重感悟理解,学会自我表达要使学生学会感悟、理解和自我表达,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培养学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读写速度、读写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分项训练,坚持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加强课堂诵读、研读讨论、口头作文、辩论演讲、演课本剧等训练方式的组合应用,训练学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进行口语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
8、力。2.关注学习潜力,活化语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身边的语言,接受新的词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的灵活处理过程中增强对语文的把握,培养学生对新思想、新知识、新事物敏锐的感受与吸纳能力,引领学生主动融入现实生活,在感受和品味诸如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