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

ID:32112367

大小:24.4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31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_第1页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_第2页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_第3页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_第4页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学论文-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3)   六.音 乐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声乐起源很早,最初是为了协调劳动时的动作和减轻疲劳而发出的呼喊声,演变为带有一定音调和节奏的劳动号子,逐渐再发展为歌词与曲调相结合的歌曲,最初全靠人声歌唱,没有乐器伴奏。早在西汉的《淮南子·道应训》中就指出:"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鲁迅先生也指出过:"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

2、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99)普列汉诺夫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也说:"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视工作之为一人所做或为一群人所做,歌也分为独唱或和唱的。"(100)音乐(或者说歌唱)起源于劳动,而当时的劳动主要是狩猎、采集和农耕。最早的歌谣也是咏唱生产劳动内容的,推想原始的歌曲应该是非常简单的短句。如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记录

3、了一首据说是黄帝时期的歌谣《弹歌》,歌词就极为简短,每句只有两个字,共有四个短句:"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意思是砍下竹子,作成弹弓,射出弹丸,逐杀禽鸟。反映是狩猎劳动的具体情形,而狩猎的产生又早于农业生产,因而《弹歌》有可能是最古老的歌谣。许多少数民族在出猎时往往要祭祀山神保佑他们能猎取到更多的猎物,其间要诵经唱歌。推测上述的《弹歌》也可能是在出猎前祭祀时所唱的歌谣,与原始宗教有一定关系,但归根结蒂还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相传为帝尧时代的《击壤歌》是四字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4、"反映的是农耕生活,句子有长短,结构复杂一些,其时代肯定要晚得多了。这些歌谣当初都是有一定的曲调来歌唱,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同时它们都是后人的文字记载,是否就是当时的原貌也是值得怀疑的。目前能够了解原始音乐的材料只有各地出土的一些乐器。器乐的出现是比歌唱要晚得多,但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乐器的发明也是与生产劳动有密切关系。人们在打击石块,制造石器,或是砍凿木头制作木器时,都会发出声响,有一定的节奏,会启发人们用不同节奏和力度去敲打,以发出悦耳的声响。《尚书·益稷》:"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描写击打石块发出有节奏

5、的声响来伴舞的。黎族妇女会利用舂米时木杵和木臼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并跳一种舂米舞。高山族的杵臼舞所用的乐器就是实用的杵臼。畲族人死后,"少年群集而歌,劈木相击为节。"(《枕碧楼偶存稿十二卷》第二卷《畲民考》)即用木头敲打出有节奏的音响。可以说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就是原始的打击乐器,后来才在此基础上发展成鼓、磬等乐器。目前在考古发掘中,已知出土的原始乐器,主要有两大类: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打击乐器 主要有陶钟、石磬、木鼓和陶鼓以及摇响器等。陶钟 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1件陶钟。细泥质红陶,器壁向外斜直,钟口外侈,中空,上部有

6、柄,肩部两旁各有一孔通向壁内,素面磨光。是已发现中年代最早的一件打击乐器(101)。石磬 用石或玉制成的打击乐器。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1件石磬,长60厘米,仅打制成型而未经磨制,较商代石磬显得原始,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墓葬中出土1件石磬,粉砂岩制成,平面近三角形,造型也较原始,长42.4、宽4.5-18、厚2.2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1件石磬,打制而成,呈倨句型,上端两面对钻一孔,供悬挂用。通长80厘米。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1900年,为已出土的石磬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7、(102)。木鼓 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木鼓是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与石磬一起出土的多件木鼓,系利用树干截断挖制而成,鼓身上细下粗,中空,两端蒙皮。出土时鼓皮已朽,根据鼓腔内发现数十枚鳄鱼骨板判断,当时应是选用鳄鱼皮来作鼓皮。鼓身外饰以白、黄、黑、蓝等色彩在赭红色底色上绘成各种几何纹图案,十分华丽。其中一件上口径43、下口径57、通高100.4厘米,这样大的鼓应是站着敲打的,墓中还同时出土成对的石磬和较小的陶鼓,似乎表明当时是多件乐器一起敲打的,可能已经出现了小型乐队(103)。陶鼓 青海省民和县阳山墓地出土过

8、陶鼓,甘肃省宁县阳土瓜也出土过陶鼓,呈腰鼓状。山东省邹县野店大汶口遗址出土过1件被称为"漏器"者,也应是陶鼓。(104)。不管是木鼓还是陶鼓,都是蒙上兽皮后再敲打,已经是比较进步的鼓类了。从民族学的材料可知,更原始的鼓是在一段树干上挖洞后就直接敲打,并不需要蒙皮。云南佤族的木鼓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