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

ID:320303

大小:7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7-23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_第1页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_第2页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_第3页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_第4页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变化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1.引言42.古代气学的有关理论43.曹丕的“文气说”63.1曹丕的“文气说”概述63.2曹丕的“文气说”与孟子的“养气说”74.刘勰的“养气说”74.1刘勰“养气说”概述74.2刘勰“养气说”与曹丕“养气说”的关系85.韩愈的“气盛言宜说”95.1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概述95.2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与孟子的“养气说”、曹丕的“文气说”的关系96.苏辙论文气107.刘大魁的“神气说”10结论11—11—古代文论中“气”的含义的变化摘要:“气”源于自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到汉魏

2、时期出现了以“气”论人的社会风气,后来“气”被引入文学评论中。“文气”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曹丕、刘勰、韩愈、苏辙、刘大魁等古代文论家的一系列论述,逐渐完善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明意识。关键词:气;文气;哲学—11—Abstract:Keywords:—11—1.引言“气”作为一个美学和文学批评范畴的提出,突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那种人化的和生命化的创作特色,这实际上涉及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的一个根本,那就是有生气,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东西。以“气”论文

3、,还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人对文体风格、语言文字声律美的重视,体现出中国古人整体和谐、辩证流转的思维特征。从这些方面,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现代文论在价值观念上的重要差异。“文气”是我国古代散文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气”的含义难以捉摸,因而古代文论家对于“文气”的论述也颇为纷纭,比较模糊,难以理解。“文气”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与“文气”有关的哲学理论的追溯,梳理这一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及其意义的变化。2.古代气学的有关理论2.1古代典籍中

4、有关“气”的论述“气”字的记载最早发现于殷周甲骨、金文,气为象形字,笔画层叠弯曲,模拟天空中云气变幻流动,因此,其原始意义为云气。许慎《说文解字》“气,云气也,象形”。在古代典籍中首先论气的是《国语》和《左传》。《国语·周语》记载周太史伯阳父的言论云: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左传》又有“六气”之说.其云: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文五色,徵为五声,淫为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位五节,过则为灾。《国语》认为气是天地阴阳之气,阴

5、阳之气包含在天地山川万物中,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并有一定的方位和秩序,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左传》的“六气”之说,已经试图从自然之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对气的认识比较深入。在《国语》和《左传》中的“气”已经由一个自然概念开始向哲学概念发展。2.2古代哲学中的“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范畴。中国古代哲学把自然作为生命不息的运行和表现来加以观察,而生命的存在、发展、运动的根基就是“气”。在我国古代哲学家眼中,“气”是一切物体的生命基础,是

6、世界的本原,他们用“气”—11—来说明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在先秦,《管子·枢言》中说:“有气则声,无气则死。生者以气。”《庄子·知北游》又推而广之,声称“通天下者一气耳”。到了汉代,元气说大为流行,万物都认为是元气所生。王充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宋代,用“气”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又在张载等人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张载说:“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朱熹虽然认为“理”比“气”更为根本,但他也认为事物的生成不能没有“气”。他说:“气也者,

7、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到了明清,王夫之、黄宗羲等人也都用“气”来说明万物的生成。如黄宗羲说:“天地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孟子师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很多学派都论述过的含义,其中与“文气”说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在追溯万物起源的问题中论述过“气”。《老子·四十二章》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起源,道生万物,万物都是由阴阳共同构成的,是“气”的

8、运动变化调和了阴阳。《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故圣人故贵一”。庄子则认为“气”是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公共的本始物质。庄子还将“气”提高到了精神自由的高度。儒家则着重从心性论“气”,把“气”包容在心性之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子》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而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