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

ID:6692246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2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_第1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_第2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_第3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_第4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古代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论学者”与“当代文论学者”在“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话题的形成过程中与思路设计上表现差异的分析,揭示了“现代转换”的困境与古今文论研究分野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追求古今融会的“正名”之路对走出“现代转换”困境的启示与意义。关键词古代文论失语转换正名“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近十年来一直是文论界研究和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古文论研究这一转型的意义与趋向,学界一直论争纷纷,莫衷一是。本文在此并不想对这一思潮作全景式的描述与评价,只想就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因作一点探究,或可对该思潮的发展趋向提

2、供一些新的认识。一、“失语”:谁在焦虑?“古代文论现代转换”问题之被提出,学界一般认为与文论界对“失语”问题的讨论分不开的。不过,只要略作考索,便可发现最初关于“失语”问题讨论,却并非与古代文论研究相关。“失语”一词被引入文学研究领域,最早似可追溯到1990年《文学评论》上发表的《文学失语症》一文参见《文学评论》1990年第2期。。不过,“失语”一词在文学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则主要源于1996年左右以杨乃乔、曹顺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发表的一系列讨论中国文论“失语症”的文章,特别是曹顺庆的系列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文论“失语症”的成因、特点,以及重建中

3、国文论话语的方式等问题,为这一话题被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按照推动这一话题的学者们的说法,即“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论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中国现当代文论“失去了自己特有的思维和言说方式,失去了我们自己的基本理论范畴和基本运思方式”、“8没有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文艺争鸣》1996年第2期。。可见,“失语”之病症最初指向是现

4、当代文论这位“患者”。如果我们不去苛刻地考辨和有意回避这个话题的合理程度的话,“失语”一词所描给的景象在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也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这种景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论研究的一种“通病”。这样便有一个疑问颇值得玩味:既然“失语证”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研究中都存在之病症,为何直至世纪之末才为学界诊断出来并获广泛关注?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学在“文学革命”旗帜的引导下,走上了以西学为体的现代化道路。在文学理论领域,无论是五四时期流行的进化论思想,还是五十年代流行的唯物论思想,学界在文论研究的现代化道路上

5、,都表现出对外来思想积极迎取、对自我观念主动适变的拿来主义态度,八十年代以来各种西方文论思想的大量引入更是如此。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全球化,文学理论也开始步入一个交往与对话的时代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而当中国文论界抱着对自我现代化成果的信心准备参与这场对话时,才发现我们近一个世纪的文论现代化进程,原来也是一个不断“失语”的过程。因为虽然“20世纪是文评理论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主张和主义,争妍斗争”,然而“却没有一种是中国的”黄维梁:《龙学未来的两个方向》,《比较文学报》

6、1995年第11期。,反倒是“一旦我们离开别人的基本理论范畴,我们就无法思考,无法言说了”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于是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以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桎梏并平等参与对话,开始成为当代文论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由此看来,“失语症”在世纪末的提出及其获得的广泛呼应,所呈现的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的生存焦虑和认同危机。可见“失语症”的焦虑者主要是“当代文论学者”,“古代文论学者”在这场危机中似乎并未扮演什么角色。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非完全如此。“失语”危机所造成的当代文

7、论主体生存焦虑,逻辑地使“重建文论话语”成为医治中国文论“失语证”以参与全球对话的良方。那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资源应来自哪里?如果从“失语症”的诊断逻辑来推断,既然中国现当代文论话语主要源于西方文论,显然再不可能成为以“反抗西方”8为目的的话语重建任务的理论资源,这一资源必然是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本土理论。因此,依照这一逻辑,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历史重任便很自然地赋予给中国古代文论了。然而,当人们将话语重建的希望投向中国古代文论时,又发现了另一种“失语证”:古代文论在当代文论语境中也“失语”了。因为古代文论在当代文艺学中除了起到一点装饰作用外,基本

8、失去了发言的权利,“回到文学之中即可发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无力完整地阐释一大批现代的本土作家,例如鲁迅、巴金、茅盾,或者余华、张承志、残雪”南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