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

ID:27944168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_第1页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_第2页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_第3页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_第4页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摘要:“比”与“兴”古典文论中两个軍要概念。从古至今,关于比、兴的论述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历代文论家关于“比”“兴”阐释,进而探讨二者的差异。关键词:比与兴;比喻;起兴;触动;韵味中图分类号:1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19-01赋、比、兴是屮国古代文人根据《诗经》经验总结的三种诗法,历代文人对于赋、比、兴的论述层出不群。尤其是比、兴,由于在诗歌创作中两种手法常常融汇交错,所以在论述时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出现了缠夹不清的现象。一、“三体三用”说t匕、兴的论述,最早见

2、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毛诗序》提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闩赋,三曰比,四闩兴,五曰雅,六曰颂。”《毛诗正义》提出了“三体三用”说:“然则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自此,人们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三种体裁,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但此观点也受到不少质疑。二、古代文论中“比”与“兴”的差异赋、比、兴提

3、出以后,历代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宄和论述。(一)汉代汉代对于比、兴的解说有代表性的是郑众和郑玄。《周礼?春官宗伯?大师》引郑众语曰:“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解此语曰:“‘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乂‘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按照郑众和孔颖达的解说,比,即打比方,兴,重在起兴,烘托气氛,这里“兴”带一点比喻的意思,但又很模糊。郑众将比、兴的手法和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论述虽然简单,但却抓住了比、兴的思维特点。郑玄注重从政治功用方面来解释对比、兴,

4、《周礼?春官宗伯?大师》郑玄注:“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孔颖达不同意郑玄将比、兴完全政治化,他认为美、刺只是比、兴的部份功能,这为后来比、兴的审美功能的幵辟留足了余地。大致而言,汉代对于比、兴的阐释有两种观点。一以郑众、孔颖达为代表,从比、兴的本义來解释,认为比即比方,兴即起兴。一以郑玄为代表,从社会功用方面来论述,将比、兴分属美、刺。(二)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比、兴的含义逐渐脱离了经学的影响,向文学艺术方面过渡。西晋挚虞就侧重?谋取(12)艘帐跆氐憷唇馐停骸氨日撸?喻类之言也,兴者,

5、有感之辞也。”比,与郑众说法大同小异,都是比喻。“兴”则稍有不同,无论郑众“托事于物”,还是孔颖达“取譬引类”,都是作家先有感情,然后主动地寻找“草木鸟兽”以为依托。而挚虞则认为,“兴”是人心受到外部世界的触动。这种解释虽然远离了“兴”原始意义,但却更加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刘勰对于比、兴的论述曾受到《毛传》和《郑笺》的影响,但同时又继承了郑众的见解,并加以发挥:“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蓄愤以斥

6、言,兴则环譬以托讽。”刘勰从四个角度论述了二者的不同:所指:比指比附,兴指起兴。特点:比显兴隐。表达方式:比,取其相似之处;兴,取其隐微之义。作用:比,斥言;兴,托讽。稍晚的钟嵘对比、兴的论述更有意义:“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对于比的解释基本与前人相同,值得注意的是钟嵘以“文有尽意有余”来解说“兴”,虽然脱离了兴的原始意义,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阐释,把诗歌含蓄蕴藉的感染力与创作时的思维特点联系起来,这更符合中国诗歌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兴趣说、祌韵说等深有影响。以上对于“

7、比”的论述基木都与“比喻”有关,而“兴”则不同,挚虞注重作家与外界的联系,刘勰更倾向于兴的原始意义,钟嵘则更注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三)唐宋唐代文论家对赋、比、兴的论述,又有新的发展。分别论述比、兴的有贾岛《二南密旨?论六义》:“比者,类也,妍媸相类,相显之理。或君臣昏佞,则物象比而刺之,或君臣贤明,亦取物比而象之。”“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感君臣之德政废兴而形于言。”贾岛将比、兴自身特色与政治功用结合,这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前人观点。不过对于“兴”,他有所发挥。挚虞虽然道出了作者“被动”之意,但含糊得很,贾岛却把

8、这个意思说的很透彻,作者受到外界某种事物的触动以后,内心如波涛汹涌,不可遏制,于是便寄情于文。宋代关于比、兴的论述冇代表性的是李仲蒙和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