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

ID:32010729

大小:571.77 KB

页数:223页

时间:2019-01-30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_第1页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_第2页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_第3页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_第4页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适评传 [文学评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叶适生活时代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有宋一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繁荣时期。学术繁荣的标志,是学派林立,人才辈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宋代的这种百家争鸣局面,为此前的汉、唐所不能比拟,嗣后的明代也不能望其项背,只有先秦才可与其相比。王梓材、冯云濠在《校刊宋元学案条例》中说:宋、元儒异于明儒。明儒诸家,派别尚少,宋、元儒则自安定(按指胡瑗)、泰山(按指孙复)诸先生,以及濂、洛、关、闽,相继而起者,子目不知凡几。故明儒学案可以无表,宋元学案不可无表,以揭其流派。(《宋元学案》卷首)制表虽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制表的必要性,反映了有宋一代学派关系的纷繁复杂。在

2、北宋,除了上文所列的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关(张载)诸学外,还有新学(王安石)、蜀学(苏轼、苏辙)等学派。到南宋,濂、洛、关学发展为闽学(朱熹)、湖湘学(张栻),通称为道学,又出现了心学(陆九渊)、婺学(吕祖谦)、永嘉学派(薛季宣、陈傅良、叶适)、永康学派(陈亮)等新学派,不同学派之间的论争更为可观,学术繁荣的程度超过了北宋。南宋仅保有半壁河山,屈居于东南一隅,国力贫弱,时刻面临危亡之险,为什么在学术思想上反而繁荣呢?为什么其学术繁荣程度超过了汉、唐盛世呢?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极为尖

3、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并且不断激化,而民族矛盾处于主要矛盾,这样一些错综复杂的状况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在我国封建社会,每当一个王朝出现,都有一个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经济发展,社会和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历史上称为“治世”或“盛世”,在这种情况下,在思想学术领域往往难以出现新的思想和新的学派。而在社会矛盾激比,各种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以后,一些善于深思的思想家才去探索问题、揭露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现新思想,甚至出现新学派。与以往朝代不同的是,南宋从一开始就是处于动乱之中,面临危亡之势,社会矛盾激烈尖锐,问题充分暴露,使得思想家们不得不去深入思

4、考,思想学术繁荣就由此而生。一、在屈辱“和议”下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叶适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其政治和学术活动主要在孝宗到宁宗三朝。这段时间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在屈辱“和议”下的相对稳定。由于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靖康之变到绍兴初年的那种战乱局面已成过去,南北对峙的局面已形成;但由于南宋统治者奉行对金的妥协投降政策,这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始终笼罩在屈辱“和议”的阴影之下,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结合在一起,使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难极为深重。在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对金的和、战、守问题是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以

5、和战而论,在叶适出生前有“绍兴和议”,在叶适出生后,有孝宗北伐和“隆兴和议”以及宁宗朝的开禧北伐和“嘉定和议”。“绍兴和议”是在抗金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两次,一次成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一次成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都有宋对金纳贡称臣的内容,条件非常苛刻,而以第二次和议维持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绍兴十一年和议,是在金完颜宗粥(兀术)南侵,宋军反击,取得了顺昌之捷(刘锜)和尚源之捷(吴璘等)、郾城之捷(岳飞)之后,宗弼通过其派往南宋的内奸秦桧实现的。高宗、秦桧为了求和,放弃了宋军经过艰苦战斗已收复的淮河以北的土地。宋帝向金称臣,

6、每年向金纳绢25万匹、银25万两。绍兴十一年是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这年不但接受了屈辱的“和议”,为了保障“和议”的实行,高宗、秦桧还收了前线各大将的兵权,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罢黜了抗金名将韩世忠,一大批反对屈辱“和议”的官员被罢职流放。如陈亮所抨击的,这是“忍耻事仇,饰太平于一隅以为欺”(《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陈亮集》第6页)。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高宗赵构实行“内禅”,传位于太子赵昚(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是为孝宗。孝宗初即位,即起用主战派大臣张浚,主持北伐。宋兵由两淮北上,由于前线将领不和,造成符离兵溃,金兵乘机渡淮南下。南宋在秦

7、桧余党汤思退主持下,与金议和。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冬,和议成,宋帝不再称臣,金、宋二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5万,分别为20万两、匹;宋割四郡地,两国地界恢复绍兴和议原状。叶适回顾这次历史事件说:往者隆兴之初,聚重兵于淮水之上,使辅臣督之。方其未战也,天下交口而议其后;及其一战而不胜也,大兵溃散,飞檄告警,督师罢黜,而复与虏和矣。(《廷对》,《水心别集》卷九)在当时,士大夫中主和者为多数,反对和议的是少数。但这个主和的多数并不能代表南宋军民的多数,如朱熹所说:“且若必以人之众寡为胜负,则夫所谓士大夫是和之多者,又孰若六军、万

8、姓之为多耶?”(《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三)宋孝宗原是“锐意恢复”的君主,但在为数众多的主和派的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