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

ID:31977048

大小:1.79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29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_第1页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_第2页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_第3页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_第4页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典型例题(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三角函数典型例题1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a-c)cosB=bcosC.(Ⅰ)求角B的大小;20070316(Ⅱ)设且的最大值是5,求k的值.【解析】:(I)∵(2a-c)cosB=bcosC,∴(2sinA-sinC)cosB=sinBcosC.即2sinAcosB=sinBcosC+sinCcosB=sin(B+C)∵A+B+C=π,∴2sinAcosB=sinA.∵0

2、π,∴B=.(II)=4ksinA+cos2A.=-2sin2A+4ksinA+1,A∈(0,)设sinA=t,则t∈.则=-2t2+4kt+1=-2(t-k)2+1+2k2,t∈.∵k>1,∴t=1时,取最大值.依题意得,-2+4k+1=5,∴k=.2..设锐角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Ⅰ)求的大小;(Ⅱ)求的取值范围.【解析】:(Ⅰ)由,根据正弦定理得,所以,由为锐角三角形得.(Ⅱ)第15页共15页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3.在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C

3、=2A,,(1)求的值;(2)若,求边AC的长。【解析】:(1)(2)①又②由①②解得a=4,c=6,即AC边的长为5.4.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I.试判断△的形状;II.若△的周长为16,求面积的最大值.【解析】:I.,所以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II.,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此时面积的最大值为.5..在中,已知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向量,,且。(I)求锐角B的大小;(II)如果,求的面积的最大值。第15页共15页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解析】:(1)Þ

4、2sinB(2cos2-1)=-cos2BÞ2sinBcosB=-cos2BÞtan2B=-∵0<2B<π,∴2B=,∴锐角B=(2)由tan2B=-ÞB=或①当B=时,已知b=2,由余弦定理,得:4=a2+c2-ac≥2ac-ac=ac(当且仅当a=c=2时等号成立)∵△ABC的面积S△ABC=acsinB=ac≤∴△ABC的面积最大值为②当B=时,已知b=2,由余弦定理,得:4=a2+c2+ac≥2ac+ac=(2+)ac(当且仅当a=c=-时等号成立)∴ac≤4(2-)∵△ABC的面积S△

5、ABC=acsinB=ac≤2-∴△ABC的面积最大值为2-6已知在中,,且与是方程的两个根.(Ⅰ)求的值;(Ⅱ)若AB,求BC的长.【解析】:(Ⅰ)由所给条件,方程的两根.∴(Ⅱ)∵,∴.由(Ⅰ)知,,∵为三角形的内角,∴∵,为三角形的内角,∴,由正弦定理得:∴.第15页共15页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7.已知,求的值。【解析】;8.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1)求的值;(2)若b=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由余弦定理:cosB=+

6、cos2B=(2)由∵b=2,+=ac+4≥2ac,得ac≤,S△ABC=acsinB≤(a=c时取等号)故S△ABC的最大值为9已知函数f(x)=sin2x+sinxcosx+2cos2x,xR.(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增区间;(2)函数f(x)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sin2x(x∈R)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解析】:(1)的最小正周期由题意得即的单调增区间为第15页共15页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2)先把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再把

7、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就得到的图象。10..已知(I)化简(II)若是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解析】11.已知,,。(1)求的单调递减区间。(2)若函数与关于直线对称,求当时,的最大值。【解析】:(1)∴当时,单调递减解得:时,单调递减。(2)∵函数与关于直线对称∴第15页共15页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时,1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1);(2)【解析】:(1)(2)13.设向量,函数(I)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正周期;(II)求使不等式成立的的

8、取值集合。【解析】第15页共15页樊战胜资料()答疑电话:1512909218114.已知向量,,与为共线向量,且(Ⅰ)求的值;(Ⅱ)求的值.。【解析】:(Ⅰ)与为共线向量,,即(Ⅱ),,又,,因此,15.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