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

ID:31975174

大小:739.0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29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_第1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_第2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_第3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_第4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第一章:分式班级:学号:姓名:一、课前构建:认真阅读教材P1-40回顾相关知识:—分式的定义—分式的概念——分式无意义—分式的值为零—分式的性质分式——乘、除运算—分式的运算——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加、减运算—分式方程二、课堂点拨:知识点一:分式的概念★考点1:分式的定义:一个整式除以一个(),所得的商叫做分式。例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考点2:分式无意义:在分式中,当时,分式无意义;时,分式有意义。例2、当=时,分式没有意义;当时,分式有意义。★考点3:分式的值

2、为零:在分式中,当且时,分式的值为0。例3、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知识点二:分式的性质★考点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即(其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公因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即(其中)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例4、如果把分式中的和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A、扩大4倍B、扩大2倍C、不变D、缩小2倍16例5、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可变形为()A、B、C、D、★考点5:最简分式(1)约分

3、: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称为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方法:先把分子与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2)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成最简分式。例6、化简的结果是()A、B、C、D、知识点三:分式的运算★考点6:分式的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把分子。即。②异分母分式相加减,要先,即把各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适当的同一个非零多项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即。注:最简公分母:①最简公分母的系数是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②最简公分

4、母的字母和式子是各分母的所有字母和式子。③最简公分母的每个字母或式子的指数是它在各分母中次数最高。例7、计算的结果是。例8、已知两个分式:,,其中,则A与B的关系是(  )A、相等   B、互为倒数  C、互为相反数   D、A大于B★考点7:分式的乘除法乘: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即。除: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其中)。分式的乘方: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其中是正整数)。例9、化

5、简=。例10、先化简,再取一个你认为合理的值,代入求原式的值。16知识点四:分式方程★考点8:分式方程的解法:⑴去分母法①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方程:解上面所得的整式方程; ③检验: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看结果是不是零,使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的根是增根。⑵换元法也就是把适当的分式换成新的未知数,求出新的未知数后求出原来的未知数。例11、解下列方程:⑴⑵★考点9: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清楚题目中各个量,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除了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外,还需要检查

6、原方程的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例12、曙光中学计划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包场费1500元;后来实验中学的200名师生也一同观看了影片,商定包场费1500元由两校按人数均摊,这样曙光中学人均比原来少支付2元,问曙光中学有多少人观看了影片?三、随堂巩固:1、当=时,分式没有意义;当时,分式无意义。2、当分式的值为零时,=。3、化简=。4、若,则。5、方程的解是。166、某同学解分式方程,得出原方程的解为或。你认为他的解答对吗?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7、当=_____时,方程+=无解。8

7、、分式有意义,则应满足()A、≠-4B、≠-3C、≠-4或≠-3D、≠-4且≠-39、化简的结果是()A、-4B、4C、D、+410、若关于的方程有增根,则的值是()A、3B、2C、1D、-111、化简与计算:⑴、⑵、⑶、解方程:12、先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的值代入求值。1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满足。16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小结与复习第二章:三角形班级:学号:姓名:一、知识构建二、知识点拨★考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8、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