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59221
大小:8.08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1-29
《传统村镇旅游开发研究——以窑湾古镇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巨大需求的拉动下迅速发展,对中央和各地方的经济贡献卓著。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以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任务,旅游已成为拉动内需的重头戏。复古和返璞归真潮流兴起,传统村镇旅游使人们放松休闲的同时又能领略村镇的闲情古韵而成为文化时尚人群的“新宠”。日益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更加渴望返璞归真、宁静古朴的生活,而传统村镇旅游正为现代城市居民放松心灵、追忆往事提供了一个绝好的选择。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之中,追忆或繁华或战乱的曾经沧海,审视古村镇的每个角落,想象古村镇的原貌,触摸历史的脉搏,
2、享受那怦然心动的感觉。现今,旅游己不再是“游山玩水”的代名词,它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旅游业向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发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村镇作为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宝贵的财富,对传统村镇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也将为弘扬祖国灿烂历史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二、研究意义白朴(唐)的《天净沙·秋》对中国传统乡村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中国传统乡村给世人的印象是如此的恬静、安详,不由让人细细品味,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
3、快却让中国传统乡村逐渐淡出了世人的视野。随着近年来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传统村镇才又重新唤来了公众的关注,围绕其进行的旅游开发也日趋火热,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此类的乡村旅游开发产品,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东方威尼斯——周庄等,但在火爆市场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的问题,如产品同质化、旅游开发对当地环境破坏严重等。本次选题的主要研究对象窑湾古镇位于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运河古镇,目前尚处于旅游开发的初期,以窑湾古镇为个案研究,希望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梳理,设计出窑湾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ByloeM,Bymagic”(越当地,越新奇),形成对游客独有的“窑湾吸引力”,从而
4、对窑湾古镇的旅游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三、国内外研究述评(一)国内研究述评传统村镇旅游开发研究笔者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传统村镇旅游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检索,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期刊库的跨库检索,初步分析了国内传统村镇旅游研究状况,如表1所示。表0.1传统村镇旅游研究文献表(数据截止到2009年7月31日)表1可见,以题名《传统村镇》为例,笔者首先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跨库检索题名《传统村镇》,检索到文献27篇;在这27篇文献中以《旅游》为题名进行检索,这样就检索到传
5、统村镇与旅游相关的文献8篇,遂得出传统村镇旅游在传统村镇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由于我国传统村镇旅游研究开展较晚,传统村镇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仅占传统村镇研究文献的10%左右,数量偏少;而文献数量相对较多的古村落旅游、古镇旅游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现旅游开发较为成熟的徽州古村落和江南水乡六镇两大区域,对于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较少;然而随着近年来传统村镇旅游的持续火爆,对其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旅游学界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旅游感知、旅游商业化、旅游形象、保护与旅游开发、聚落景观的旅游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讨。章锦河(2003)以西递为例对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进行分析时发现
6、,古村落居民的旅游感知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旅游及其相关行业在旅游地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和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获利的差异。苏勤等(2004)对西递、周庄、九华山的居民感知进行对比研究时,将当地居民态度分为四种类型:矛盾的支持、淡漠的支持、热情的支持和理性的支持,目前暂无反对者。保继刚(2004)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中指出极端的旅游商业化将使历史城镇彻底失去生活城市的特性,有悖于城市遗产保护理论,而政府在旅游开发初期若能做出一些预见性措施,将会有力制止旅游商业化的形成。李倩等(2006)在对古镇2绪论旅游商业化和过度商业化进行了分析后,对如何在古镇旅游开发中控制商业化的
7、“度”提出了一些观点。李东和等(2007)对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苏州各水乡在进行旅游形象定位时既要尊重地方的历史文脉,还要在突出个性的同时遵循易识别的原则,才能有效规避各水乡古镇间的“形象遮蔽”效应。罗文(2000)认为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形象不仅仅是视觉形象(VI),还应包括行为形象(BI)、理念形象(MI)等诸多方面。李丽雅(2003)在论述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时,指出要在明确开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