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

ID:31954663

大小:1.83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1-29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_第1页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_第2页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_第3页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_第4页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欢《夷夏论》与其夷夏之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学者对顾欢《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①进行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将这些理论成果分为一般性研究与专门性研究。一般性研究成果主要有:卿希泰先生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一卷)第四章之《汉魏两晋南北朝的道派和道教与儒、释的关系》;傅勤家的《中国道教史》第十二章之《道佛二教之相排》;唐大潮编著的《中国道教简史》第二章第三节之《南朝的佛道斗争及融合》;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上卷)第四章第四节之《南朝的佛道斗争与融合》等。这些研究成果由于其研究重点所限,在涉及《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的部分大多只是略微提及,不可能做系统而详尽的研究。专门性的研究成

2、果主要有:李养正的文章《顾欢(夷夏论)与“夷夏”之辩述论》;马建华的文章《(弘明集)研究之一——儒、道、释论与夷夏论》;刘立夫的文章《论夷夏之争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许抗生的文章《南朝佛教论中印文化之同异——析宋齐之际佛道两教的夷夏之辩》;刘立夫的专著《弘道与明教——(弘明集)研究》第四章第二节之《顾欢(夷夏论)与夷夏之争》;李小荣的专著《(弘明集)与(广弘明集)述论稿》第四章第二节之《中古时期的夷夏之争》。其中,李养正除了对《夷夏论》内容进行研究外,主要就中国历史上“夷夏"之辩的线索进行了勾画,并未对《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马建华主要对《弘明集》做了一番

3、研究,其中固然有涉及《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问题的部分,但毕竟未对其做重点研究。刘立夫的文章主要通过考察历史上的夷夏之辩,指出了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对于本论文研究的第五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抗生的文章以《夷夏论》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选取了谢镇之与朱昭之的反驳,指出了“外来的古印度佛教文化与我国固有的文化(道儒两教文化)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差异性导致两者文化的冲突,同一性促进两者文化的融合。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要在中国生根开花,就必须缓解、缩小、直至泯灭其差异和冲突,同时又要融合中国文化,扩大其同一性。”②许抗生的研究对本论文写作的第五章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立夫和李小荣的专著,对

4、《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问题的研究要全面一些,他们都对《夷夏论》内容及其夷夏之辩的过程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他们对夷夏之辩过程的研究主要是以辩论的。案:从三教关系来看,广义的“夷夏之辩”从佛教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但狭义的“夷夏之辩”则相对晚一些,到南北朝才正式开始。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顾欢《夷夏论》及其所引起的夷夏之辩。。参见许抗生:《南朝佛教论中印文化之同异——析宋齐之际佛道两教的夷夏之辩》,载于《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第13页。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人物为线索,使研究的主要问题显得不够清晰,也不易把握∞。另外,两位学者对《夷夏论》的历史背景考察不足,也未讨论夷夏之辩中佛

5、道之间的辩论,夷夏之辩的影响也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综上所述,以《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问题为重点,展开较为系统而详尽地研究还是很少的。2。或许以辩论的问题为线索,会使研究的主要问题要相对清晰,易把握一些。绪论虽然中国学术史上曾经出现过诸如诸子百家争鸣的壮观场面,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他诸家不是被融入儒家,就是被道家(道教)所化解、吸收。至外来文化——佛教的传入之时,能够明显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代表的只有儒、道两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儒、道、佛三家”∞。其中儒、道两家是中国的本土文化,而佛教相对于儒、道两家来说就是一种外来文化,既然是

6、一种外来文化,就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调和、适应问题。当然,历史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都能够以一种博大、宽广的胸怀对待彼此,并在各自发展中不断的相互吸收、利用,才铸造了如此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佛教文化早已融入我们中国文化,并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探讨佛教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依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探讨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是如何融合的,是一个很大,却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笔者的学力所限,目前就只能以《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为切入点,对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之融合的一小片段作一些研究。1.1选题的理论意义《夷夏论》是道教联合儒家对佛教进行的

7、一次大批驳,引起了佛、道二教空前的争论,即夷夏之辩。夷夏之辩也拉开了佛教在团结儒家的前提下,对道教进行系统反抗的序幕。通过对《夷夏论》及其夷夏之辩问题的研究,可以窥视南北朝佛、道二教交锋的概貌,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鼎立的文化格局)形成有一个初步认识。1.2研究特色本论文的研究从考察《夷夏论》的历史背景入手,不仅对《夷夏论》的内容做了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研究,而且也介绍了历史上夷夏之辩的概况,对夷夏之辩的主要论题也进行了重点研究。此外,对夷夏之辩中佛道双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