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

ID:31947142

大小:2.84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1-29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_第1页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_第2页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_第3页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_第4页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记》与《汉书》的同义修辞.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史记》与《汉忙》的同义修辞研究引言本论文研究的是《史记》和《汉书》的同义修辞现象。李维琦先生的《古汉语同义修辞》是古汉语领域研究同义修辞的重要著作,该著作的结构体例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同时,本文还借鉴了李先生的研究方法。对于《史记》和《汉书》的比较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何乐士先生对《史记》和《汉书》的语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史记》和《汉书》的体例比较也已有专著;《古汉语同义修辞》中的部分用例,也来源于《史记》和《汉书》。但是,以《史记》和《汉书》作为全部语料来研究两书同义修辞,笔者从中国期刊网、谷歌等都没有找到相应的文章。文章主要从三个

2、方面讨论两书的同义修辞:语用修辞、语法修辞和词汇修辞。语用修辞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分同义相代和模糊表达两章来论述。语用修辞是指同一个事物或事件包含多个信息点时,用不同的表达凸显它不同的信息侧面,以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选择活动。语用修辞应该是同义修辞最核心和本质的要素,文章在这一部分对两书的语言选择做了较多的评价。当然,评价《史记》和《汉书》的表达孰优孰劣,是可以多角度多标准的,评价结果也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本文所做的评价仅仅表示笔者的个人意见。语法修辞是从权衡繁简、省略、同义结构和同义句型四方面来写,如果说语用修辞更多地体现着表达的优劣,那

3、语法修辞则是更多地体硕十学1:奇:论文现着表达的丰富性。通过研究语法修辞,我们明白:要达到同样的表达效果,可以在语法形式上做出多种选择。词汇修辞的研究对象比较确切,是词层面的修辞活动,它是修辞中的微观内容。通常说,“遣词造句"是修辞之基础,而“遣词”又是最基础的,但也是很重要的。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遵循从表到里,从现象到原因,从分析语言到探究作者的修辞取向的规律,力求构建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来研究两书的同义修辞。这种方法应该是科学的,符合逻辑规律的,从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从语言中来,又到语言中去。《史记》与《汉。体》的同义修辞研究第一章语用修

4、辞(上)——同义相代语言学里说的“语用”,通常是和语义相对的概念,列文森(Levinson)在《语用学》(1983)一书中说到,语用是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是研究语言的语境意义。一些语言学家也把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作为并列的研究对象。这里说的语用修辞,当然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语用"的,这里是和下文的语法修辞、词汇修辞相并列的概念。所谓语用修辞,是指一个事物、事件包含多方面或多层次的信息时,为了凸显和强调该事物、事件不同侧面或层次的信息,在表达上作出不同选择的语言活动。本文主要从同义相代和模糊表达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分析同义相代,必须先弄

5、清它与传统的借代修辞的异同。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里,对借代的含义作过这样的表述:“所说的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设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以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可见,借代就是借关系事物的名称代替所说的事物,即以借用的说法代替本来的说法。何谓关系事物?关系事物是指与所说事物在逻辑或事理上有种属关系、专泛关系、因果关系、主从关系、表里关系等的事物。7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借代修辞,而本文要讲的同义相代,则是一硕十学位论文种更广泛意义的借代。因为借代不仅可以在所说事物和关系事物之间进行

6、,还可以在关系事物之间进行。比如,所说事物A有关系事物B、C、D等,那么,A与B、C、D可以分别构成借代,B、C、D之间也可以相互借代。这样,一个事物的本来说法,以及它的多个关系事物的说法,都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形式,都是同义形式,在这些同义形式之间进行选择的语言活动,就是同义相代。可见,传统的借代修辞,是发生在所说事物与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代,同义相代不仅包括所说事物与关系事物的相代,也包括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互代替。传统的借代修辞以本来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为条件,同义相代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有同义性为条件。1.1种属相代种属相代,是大小范畴不同的事物

7、之间的相代。属概念是较大的概念,种概念是相对较小的概念,不过,修辞学上相代的种属,不等同于逻辑学上的种属,它要宽泛和自由得多。1.1.1品物种属相代。(1)(彭越)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盗。①(《史记.彭越列传》/《汉书.彭越传》②)(2)为法令/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书.萧何传》)①本文所有例句选用《史记》的句子,“/'’前后带点的部分是两书相比较的内容,“/,’前是《史记》的用语,“/升后是《汉书》的用语。除比较处外,((汉书》的该语句如果还有他处与《史记》不一致,一律忽略而未标出.“尸前后有“0”的,表

8、示此处《(史记》或《汉书》没有相应的文字,后文不再说明。。《汉书》的篇目大多数只单列简称,没有把整个篇名写出,如此处只写《汉书.彭越传》,而没有写《汉书.韩彭英卢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