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

ID:12130208

大小:1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_第1页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_第2页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_第3页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_第4页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论文题目名称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课程名称史源学课程训练学生姓名刘锋学号1040403021系、专业中文系历史学专业指导教师薛政超2011年6月20日课程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学生姓名刘锋学号1040403021院(系)、专业中文系历史学专业指导教师薛政超2011年5月20日一、论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一)论题来源在学习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经指导教师指导确定论题。(二)目的意义1.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比喻与比较、比喻与比拟、比喻与借代的区别,阐述比喻辞格的所属范围。

2、2.通过本文的写作,检查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自己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二、论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或准备采取的措施(一)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介绍《史记》与《汉书》。第二部分:简述《史记》的写作动机。第三部分:简述《汉书》的写作动机。第四部分:综合总结两书的写作动机及其影响(二)拟采取的方法1.举例论证法从原著中选取与该论题有关的典型例证进行分析、概括,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2.引用论证法引用名家的观点与看法,来帮助阐述自己

3、的观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三、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1.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本人较好地掌握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了分析研究有关论题的初步基础。2.本人已收集了有关本论题的一些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司马迁.史记[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3]班固.汉书·司马迁传[M].山东:齐鲁书社,1998.[4]范晔.后汉书·班彪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赵生群.史记文献学丛稿[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4、社,2000.[6]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一)总的工作任务按照《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写出合乎标准的课程论文。(二)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1年5月15日——2011年5月21日):确定论题。第二阶段(2011年5月22日——2011年5月28日):查阅收集资料。第三阶段(2011年5月29日——2011年6月12日):撰写初稿。第四阶段(2011年6月13日——2011年6月20日):修改定稿 。(

5、三)预期结果写出3000—6000字,合乎标准的课程论文。五、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六、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七、院(系)审查意见院(系)主任(签名)年月日备注论《史记》与《汉书》的写作动机【摘要】《史记》与《汉书》是我国史学上的辉煌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巨著。《史记》和《汉书》是各自带着它们鲜明的时代烙印与作者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之烙印的。因此它们的写作动机也有不同。【关键词】史记;汉书;写作动机;比较《史记》与《汉书》为中国正史二十五部中首要之两部史书,亦为中国传记散文中首要之两部作品。《史记》是通史,

6、其记事是上起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101),《汉书》是断代史,其记事是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其间从刘邦建国(公元前206)到汉武帝太初末年(公元101)这一段是相互重合的,而且班固在处理这段与《史记》重合的史实时,又没有完全另起炉灶,重新编写,而是不避嫌疑地直接袭用、或是改编袭用了《史记》中的许多东西。这一来就使得《汉书》与《史记》有了很大的可比性,人们通过这种比较,可以看出两个史学家的写作动机、写作技巧、史学观以及个人感情等许多方面的差异。《史记》出自前汉司马迁之手,《汉书》主

7、要成于后汉班固之手。两书自问世以来,两千年左右,始终为读书人学史学文的典范,其中的许多篇章一直为一般人喜读称道的传记作品。此两书很多重复的篇章,但究竟是相异独立的两部。一部是纪传体通史之鼻祖,一部是纪传体断代史之典范;一部为文,多行散句,以其气势称;一部为文,趋于骈偶,以整炼著。历来许多人都喜欢将两著并称,亦喜欢将两书合称。而有些人,将著者与其书合称,或谓马《史》班《汉》,又或称迁《史》固《书》。此正反映后人对两人与两书之推崇和比较。一、《史记》的写作动机司马迁从十岁以后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亦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这些书基本上是经书,

8、但其也是史书。他二十岁以后,游历探访各地历史古迹,而观看遗物、遗风,搜集遗闻。[1](卷九,p94)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历史之特殊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兴趣,然而这也是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