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

ID:3191700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0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_第1页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字音读法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唐人王维的《鹿柴》一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这里,题目中《鹿柴》的“柴”字,本字应为“砦”,通“寨”,按古音应读作“zhai”,而不读“chai”。另有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该诗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按古音,应该读作“xia”,而不读作“xie”。在初中教材里面,选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中,“乡音无改

2、鬓毛衰”的“衰”字,应该读作“cui”而不该读为“shuai”。李白的《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该诗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应该读作“huai”而不是“hui”。但是,在平时,却常常听见有人把《鹿柴》中的“柴”念为“chai”;“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念作“xie”、“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念作“shuai”、“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念作“hui”,严格说,其读法是不对的。以上几首诗中的“柴”、“斜”、“衰”、“回”,它们都应保留古音的读法,

3、如此,念起来才顺口、押韵、合乎平仄,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念,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的。对这一点,《鹿柴》、《山行》二诗在小学的《教学参考书》里边有明确的说明。此外,在初中教材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的“胜”字读音,也应念作平声“sheng”,而不是念去声“sheng”。有此一说是:根据古今音变,文言文和旧体诗词中的“斜”、“衰”、“回”、“胜”等字,应统统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为正确。此说差也。在统编中学教材《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如是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

4、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只要是不影响文字的表达和含义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的,但是,如果影响了其文字的意义和表达,那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了。如像上面提及的诗词中的那些字词,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也就是说应该照顾和考虑到古诗词的音韵和平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读音。教材里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两词中,就有此情况。《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的“华”,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中“

5、执手相看泪眼”的“看”和“更与何人说”的“说”,就应当按古音分别读作“华(hua)”、“看(kan)”、“说(yue)”,而不应读作“华(hua)”、“看(kan)”、“说(shuo)”。“早生华发”句,根据《念奴娇》的平仄,此处应是“仄仄平平”,“华”在此应是平声,这方才合乎词牌格律。如读为上声,就不合格律了。同样,《雨霖霖》中“执手相看泪眼”句,其平仄为“仄仄平平仄”,“更与何人说”处,应为“仄仄平平仄”。根据词牌格律,“相看”处的“看”、“何人说”处的“说”,自然应念“看kan)”和“说(yue)”。确定相应诗词中

6、的字音读法,关键问题是,一定要考虑这些字在诗词中的位置和作用。如果仅片面地理解按照现代规范的普通话去确定读音,那么这些诗词就既不合辙又不押韵了,而我们在阅读这些诗词的时候,就不会享受到原来诗词中音韵的曲折回环铿锵之美,这样,势必影响了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作品的欣赏、领悟,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怎样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确定其古诗文中的一些异读字呢?很简单,那就是在不影响文词的表达和文意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念。如在《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句,照古音“野”应读作“ya”,在此

7、如果按照今音读作“ye”,并不影响其表达及意义,故完全可以从今音。如《阿房宫赋》中的“阿房”二字,就可以不再按照古音读作“epang”,而取今天读音读作“afang”,因为在这里不论读作何音,既不影响其意义,也不影响音韵平仄。又如“互文见义”中的“文”、“见”,本应读作“wei”和“xian”,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读作了“wen”和“jian”,约定俗成,大家都能理解,所以现在就都读为了“互文(wen)见(jian)义”。我们在根据有关的规定对文言和古诗词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

8、宁信度,而不信脚,不亦惑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