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15333
大小:9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27
《广药临床医学概论资料整理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重点部分)一、考试题型a)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b)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c)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d)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心血管系统、外科感染(或创伤、骨折)、妇产科、肿瘤各有1题一、诊断学部份l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呕血咯血、腹痛、水肿、昏迷l发热的分度、原因(1)分度P9: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0℃4.超高热41℃以上(2)原因P8~9: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多见)2.非感染性发热:o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2、免疫性疾病o内分泌代谢性疾病o皮肤散热障碍o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o自主神经功能紊乱l正常体温P8(1)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6-37左右,波动范围不超过1。l水肿的类型、特点P19(1)按部位分:1.全身性水肿(特点: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类型病因特点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身体下垂部位,站立位脚踝部;卧位腰骶部,按压时,可出现指压痕,手指抬起后凹陷慢慢平复。严重可致肝肿大。肾源性水肿肾炎、肾病首先出现于颜面或眼睑,然后遍及全身肝源性水肿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脾肿大营养不良性水肿长期低蛋白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足部—全身o其他:黏液
3、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只发生在妇女)2.局部性水肿(特点: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o丝虫病,淋巴水肿,炎症性、静脉阻塞性、局部静脉炎、肢体血栓(2)按程度分:1.隐性水肿(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10% 以下,外观和指压凹陷不明显)2.显性水肿(体重增加>10%,指压凹陷明显)l正常呼吸音l呼吸困难的原因P11(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疾病(前两者为主要病因)...(1)中毒(2)血液病(3)神经精神因素l呼吸困难的类型、特点P11~12(1)(2)肺源性呼吸困难发生机制
4、特点吸气性呼吸困难大气道狭窄、梗阻吸气费力、三凹症、高调吸气性喉鸣呼气性呼吸困难小支气管狭窄,肺组织弹性减弱呼气费力,干啰音混合性呼吸困难肺呼吸,面积减少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快而浅(3)心源性呼吸困难(特点: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病因发生机制特点左心衰竭(较严重)肺淤血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4)中毒性呼吸困难病因表现酸中毒深长规则,伴有鼾声急性感染频率加快镇静类药物中毒变慢变浅,节律异常(5)精神、神经性呼吸困难表现神经性变慢变浅,节律异常:呼吸遏制(吸气突然中止)、双吸气(抽泣样)精神性(癔症
5、)浅快,叹息样呼吸,手足抽搐(6)血源性呼吸困难病因表现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急促l疼痛的分析要点P17(1)部位(2)性质和程度(3)诱发因素(4)发作时间l腹膜刺激征P292(1)腹部压痛(2)反跳痛(3)腹肌紧张l咯血的常见原因P151.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癌2.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3.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肺癌、肺脓肿4.全身性疾病:血液病、急性传染病、风湿性疾病等l基本体查的方法P22(1)视诊(2)触诊(3)叩诊...(1)听诊(2)嗅诊l生命征及其正常值(1)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
6、征像和质量的指标(2)生命征正常值:1.体温——口测法:36.3-37.2℃腋测法:36-37℃肛测法:36.5-37.7℃2.呼吸——12~18次/分3.脉搏——60~100次/分4.血压〈140/90mmHgl病理黄染的突出部位P28/31/33(1)皮肤(2)巩膜(3)口腔黏膜二、脑血管病:l脑血管病按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1)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2)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l脑血管疾病常出现“三偏”是指P242(1)偏瘫(2)偏盲(3)偏身感觉障碍l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7、血、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1)脑血管壁病变(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4)其他病因(空气、脂肪、癌细胞、寄生虫等栓子)(5)诱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劳、用力过猛、用力排便、气候变化等)(6)最常见病因:1.脑出血—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2.TIA、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3.蛛网膜下腔出血—粟粒样动脉瘤l出血/血栓常见部位l常见缺血性脑血管(脑梗死)类型(1)脑血栓形成(2)腔隙性梗死(3)脑栓塞l诊断的常用检查P243(1)血液检查(2)头颅CT和MRI(可显示缺血性梗死的改变)(3)血管造影:
8、DSA和MRA三、心血管病: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P173(1)不可控制因素:年龄、性别(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遗传(早发动脉硬化的家族史)(2)可控制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3)其他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嗜酒缺乏锻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