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培养对策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教科系应用心理学凌汨前言:拥有较强心理耐挫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对社会激烈竞争的必备心理素质之一。目前,心理耐挫力的研究已在提高学生个人耐挫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成为高素质的人才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本文在对国内外心理耐挫力的概念、心理耐挫力种类以及原因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心理耐挫力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字:大学生、心理耐挫力、一、心理耐挫力的概念关于心理耐挫力有不同表述,学术界对该概念的定义还没有统一,如“心理抗挫力”、“心理承受力”、“心理韧性”、
2、“心理弹性”等,国外称作“resilience”。国内外对于心理耐挫力的概念存在多样性,综合相关文献,本人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静态现象和动态过程。静态态现象即将心理耐挫力看做是一种人格品质、能力或者现象,Werner(1995)提出心理耐挫力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方宏宇(2003)认为,心理耐挫力是指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至于失常的能力,而且能够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
3、制,具有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1]...。动态过程即将心理耐挫力看成是一种变化发展的过程,美国心理协会提出的心理耐挫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我国学者燕国材在《论耐挫力》中对心理耐挫力的理解:耐挫力就是人们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或者说是主体在耐挫过程(接受、容忍、超越及消除这四个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力[2]。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比较发现,静态现象的定义意味着有些人具备心理耐挫力这种人格特质,有些人不具有,这似乎说明不具有心理耐挫力的人不能够有积极
4、的发展,在间接地否定个体的积极乐观的心力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而动态过程的观点显示了个体在这对抗挫折和压力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心理耐挫力,只是这种能力的高低因人而异。综上所述,心理耐挫力有着多层次的含义,可以看出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同,但还是存在相同之处的,本人总结来看,心理耐挫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动态性:心理耐挫力是可以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2)整体性:心理耐挫力是多种能力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能力,它表明个体在面对挫折时需要调动各种能力来应对
5、挫折;(3)内在性:心理耐挫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素质,不是外显的,通过如何挫折情境中如何战胜挫折来表现。二、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研究...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造成社会文化处于不稳定状态,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加大,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安全感,再加之大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力,部分大学生走上自杀的不归路。清华大学樊富民教授认为,我国大学生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约有20人,但近年呈上升趋势。殷希林、方明昭等学者对1989一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31所高校的研究显示,被调查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9一24
6、人,远远高于同期所在城市的一般人群自杀率;上海市高校2000年1月至4月中旬,自杀人数己与1999年全年自杀人数持平.。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20一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枯燥的数字,反映了一个长期被我国教育界忽视的问题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心理耐挫力状况欠佳。三、耐挫力的影响因素在早期,研究者Werner(1982)等人首次将心理耐挫力强的学生和在逆境中被打倒的学
7、生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了学生心理耐挫力的三大保护性因素群:(1)至少正常的智力和能引发别人肯定反应的倾向性特征;(2)与祖辈或哥哥姐姐等这些“替代父母”...的情感纽带;(3)外部支持体系,在教堂、青年人群体或学校中,该体系可以使个体获取技能,并能使个体获得一致感。我国学者曾守锤、李其维综合归纳了有利于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变量,称为学生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主要分为学生个体因素(平均的智力水平、婴儿期气质良好、社会技能高、内控制点、有吸引力、计划能力、对弹性的自我界定、对经历的认知情感加工
8、),家庭因素(父母关系和谐、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热心、支持性的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良好),家庭以外的因素(社会支持网络、亲戚、社会团体、国家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代为照顾儿童的人数、成功的学校经验)[3]。同时也辩证地指出,这样的划分过于简单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不符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韧性产生影响,而整体的影响不只是个个因素的简单相加。Masten,Morrison等(1990)指出,个人素质低(如低IQ)、家庭不完全、父母养育质量低劣,与青少年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