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

ID:31910041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6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_第1页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_第2页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_第3页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_第4页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 济宁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商誉治理与商圈融资:济宁案例1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张勇2作者简介:张勇(1982-),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山东济宁272119)摘要:济宁金宇商圈针对商圈快速发展中商誉治理的难题和商户的融资担保困境,依托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和信息优势,通过管委会参与贷款信用评价和信用推荐的融资模式,建立了特定的融资激励机制,既实现了商圈商誉的有效治理,又缓解了商户融资困境,提高了整个商圈的持续竞争力,实现了各方共赢。关键词:商誉治理;商圈融资;商贸企业;反担保Abst

2、ract:Inviewofgoodwillgovernanceproblemsandmerchantsecuredfinancingplight,anddependingonthecommitteemanagementfunctionandinformationadvantages,JiningJinyucommercecircleprovidesloansratingandcreditrecommendation,andestablishesspecificfinancingincentivemecha

3、nism.Thispracticenotonlyrealizeseffectivegoodwillgovernmentofthecommercecircle,butalsoeasesthefinancingplightofmerchant,enhancesthecompetitivepowerofthecommercecircle,andachievestotalbenefitofallparties.KeyWords:goodwillgovernance,commercecirclefinancing,

4、businessenterprise,counter-guarantee中图分类号:F83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9-0056-04商誉是商圈发展的生命线。由多个个体形成的商圈商誉,很有可能因个体的自利和机会主义行为而使集体的商圈信誉遭受损失。山东省济宁商圈的市场管理方通过参与贷款信用评价、信用推荐和商户的融资需求,构建了商誉治理的硬约束机制,提高了商誉治理效率,契合了银行信贷制度的要求,实现了商户的信用增级,将管委会、商户和农信社三方有机结合,促进了商圈的持续稳定

5、发展。一、商圈理论与商誉治理(一)商圈理论...商圈是指集聚于一定地域内的商贸业经营群体。每一个商圈是由众多的中小商贸企业,基于营销成本、竞争互补、信息共享、物流成本等因素,在追求规模效益和成本经济性过程中呈现自然集聚的趋势,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圈。最常见的商圈有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商业街区、建材批发市场、商贸服务业功能聚集区等。商以城在,城以商兴。城市商圈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基础,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扩张,商圈快速发展,2010年末,全国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450

6、0多个,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70多个。但是,商圈快速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商圈中商贸企业由于先天性的自身弱质性特征遇到较一般中小企业更严重的融资困境。二是商誉治理难题。目前已有文献对商圈商誉治理的研究较为匮乏,尚未发现直接研究商圈商誉的文献,本文借鉴产业集群品牌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二)商誉的特征商誉是由商圈内全部商业企业共同形成的品牌,代表了商圈内企业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是商圈内企业长期规范经营,通过良好的质量、周到的服务积累起来的良好声誉,引致消费者对商圈的整体信任和忠诚。商

7、誉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是商圈发展的生命线。商誉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商圈的整体商誉能够为圈内所有企业带来效益,有利于企业提高声望,扩大产品销售。二是商誉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袁宇,2009)。商誉是商圈内所有企业的公共权利,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每个企业都可以“搭便车”,从商誉中获得利益。但是各企业经营状况良莠不齐,个别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商圈剩余,其机会主义、败德行为导致对商誉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引发商圈整体美誉度下降,由此产生“公地悲剧”的厄运。(三)商誉治理机制为避免产生“公地悲剧

8、”,须建立相应的商誉治理机制。按商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商圈市场管理方应充当约束主体,对商誉的滥用行为进行硬约束,建立商誉保障机制,维持商誉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产业集群品牌治理理论,可借鉴的治理方式有:一是准入机制,以其有效的准入标准和监管维护等措施确保商誉治理的初始效率;二是通过财政、税收以及金融等政策变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从正、负两方面强化商誉治理,激励企业构建和维护商誉行为;三是建立评价机制,通过信誉评价、淘汰、反馈改进等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