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09429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北京神州优创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2、);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技术联盟的论述(一)技术联盟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开始大量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参与到各种战略联盟中的企业数量更是呈现出激增的态势。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战略联盟中,85
3、%以上涉及技术创新活动,有些国外学者甚至把战略联盟称为技术联盟[1]。技术联盟的概念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著名学者罗杰.奈杰尔(R.Nigel)提出。狭义的企业技术联盟一般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联合致力于技术创新的行为。广义的企业技术联盟,既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大多为集团化企业,同一国家的或不同国家的都可以),也包括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之间为实现某一技术创新战略目标而建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认为: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及其他组织联合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合作行为,是为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而
4、产生的优势互补或加强性组织[2]。(二)国内外企业技术联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外企业(主要是美、日、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之间技术联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增长速度方面,1988-1989两年期间建立的技术联盟数量是1986-1987两年间建立的总数的3倍以上;在行业方面,跨国技术联盟主要集中在投资规模大、进入壁垒高且技术变革迅速的资金技术密集性行业[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企业技术联盟又逐渐向跨行业、多领域的网络化趋势发展,形成技术联盟网络,JohnHagedoorn(1993)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化学药品、航空、自动化、电子设备四个行业的技术联盟现象进行的深入
5、的研究[4]。我国企业的技术联盟是80年代初期随着国外技术联盟的蓬勃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初期到1992年,在此期间,企业技术联盟的发展并不很快,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对参与技术联盟兴趣不大。第二阶段是在1992年以后至今,企业技术联盟得到快速发展,合作领域、合作规模及合作动机相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改变。(三)技术联盟在我国的学术发展脉络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蔡兵分析了企业技术联盟的产生根源,认为单个企业技术资源不足以及承担R&D投资风险能力的有限性是促成企业技术联盟的根本原因。1996年,学者们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技术联盟的决定因素和
6、主要形式。1997年,研究侧重于对技术联盟的特点、实质和作用的归结。1998年,从微观层面对技术联盟的类型、效益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开始注重技术联盟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1999年,技术联盟从理论研究向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转变。2000年,研究转入初步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调研方法和案例分析开始被使用。2001年,博弈分析被引入。2002年,同济大学谢富纪、沈荣芳;华中科技大学李红玲、钟书华;福州大学张志生、陈国宏;清华大学孙艳;东北大学宝胜等学者对技术联盟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成果进一步增长。2003年,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跨国公司的技术联盟,企业技术联盟成本、伙伴选择和风险
7、控制等相关问题。2004年,一些学者应用计量模型进行研究[5]。2005年,通过博弈论和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进行技术联盟的研究。2006年,主要研究方向有新时期技术联盟的技术转移[6]。技术联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技术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等。2007年,研究涉及企业技术联盟知识产权激励的途径分析[7],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联盟价值链模式分析[8],技术联盟伙伴选择,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9]。我们看到,从1995至今,技术联盟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果也更多。(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